□据新华社上海11月19日电(记者 叶锋 徐岳 凌军辉)我国大型公益项目———“希望书库”工作委员会上海办事处,近日在上海2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一次为西部山区学生捐书活动。这次活动收到5万本赠书,令人遗憾的是,活动举办者发现,其中有1.5万本书是用过的作业本、笔记本、教辅书等“废书”。
无使用价值的弃物、吃剩下的药品、破旧衣衫,甚至穿过的内衣……记者采访发现,类似这种捐赠“废品”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
出现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慈善捐助变味,使人们的捐赠成为“无心之举”。比如,在一些学校、单位捐书、捐物活动中,常常设有明确、硬性的数量指标,甚至会将其纳入个人考核,使得捐助成了较强的“任务”。另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有些捐赠者习惯于将闲置、无用的物品作为捐赠物品,而不是先和受赠方取得沟通,得知需求再行捐赠;捐赠者与受赠方缺乏交流的中间渠道,“赠非所需”的情况在所难免。
公益活动遇尴尬
赠书5万本废书1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