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ww.lifenanjing.com.cn·博客
发帖人:武生
发帖时间:10月3日
下关附近有一条老巷,是清代市中心往长江渡口的必经之路。巷内住了不少赶驴的运输专业户,驴子多,“驴子巷”便被人叫开了。驴子是清代南京人喜爱的运货、代步的工具。运货因驴子老实易养,小巧力大;代步则具悠闲之态、林下之风,安然自得,与世无争,有那种“细雨骑驴”的“六朝烟水气”。
南京驴子多,还可从以下文献中看出。江苏盐城人蔡云万的《蛰存斋笔记》说南京:“驴子多、大脚仙多、红顶花翎道台多。”驴子自不必说,大脚仙一般指不缠足的妇女,红顶花翎道台指的是候补道台。《官场现形记》中也有关于“驴子多,候补道台多”的文字。
驴子多了,南京的“五香驴肉”便应运而生。南京五香驴肉清香鲜美,香而不腻,烂而不散,曾远近闻名。听老人说,那时卖驴肉的,有的担着沿街叫卖,有的在街角一处设摊,挂一盏风灯,挑一布帘,上写四个大字:“五香驴肉”。摊前一张方布,上置一方形大玻璃罩,里面堆着大大小小的驴肉块。肉呈深黄泛红色。客人选好了肉块,摊主便细细地切得极薄,撒上黄茸茸的五香粉,香味扑鼻。清末时南京街头驴肉担子到处都是,自抗战胜利后便逐渐减少了。据说乃日本侵略军大肆抢掠南京的驴子运送军火而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五香驴肉的摊点尚存一些,而现在是绝少见到了。
旧时南京街头一阵阵“五香驴肉”的叫卖声,至今还被人演唱出来。流传下来的秦淮民谣中,“五香驴肉老卤干”依然不绝如缕,萦绕着南京人的丝丝乡心。《金陵野史》中有关莫愁湖畔品驴肉的文字,写的也是南京驴肉牵动的情怀,透露出的莫名惆怅。岁月无情,逝者如斯夫啊!
再说一点题外的话,也算是对南京驴子典故的补遗吧。位于城南三条营二十号的蒋寿山故居主人,就被人戏称“蒋驴子”。相传清朝咸丰年间,蒋寿山随父流落南京以赶驴为业,太平军攻破南京后,蒋驴子投军养马,被忠王李秀成赏识,升为驴马总管。据说后来他得到太平天国的窖藏,而富甲江南,人称蒋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