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江苏公布今年 食品卫生十大案例
· 南京出招让郊县居民喝好水
· 《食品卫生法》宣传周今启动
· 餐饮具不合格 多家饭店上“黑榜”
· 三大本留言册写满感恩之情
· 南京民企发展将“引爆”江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1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拉贝故居开放首日市民自发凭吊
三大本留言册写满感恩之情
赵守成
  69年前,德国西门子公司派驻南京的商务代表拉贝建立国际安全区,从日军屠刀下拯救了25万人的生命,并在自己家中收留600名中国难民。为永远缅怀这位感动世界的德国友人,昨天,投资225万元修缮一新的拉贝故居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也专程来宁,并表示要将《拉贝日记》原件的拷贝赠送给纪念馆。

  市民自发向拉贝铜像献花

  位于广州路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大门两侧昨天挂出两块新牌子,一边是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另一边是拉贝和平与冲突化解国际研究交流中心。这座位于南京大学校区内的西式小楼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粉刷一新的故居素朴端庄,黑砖小墙围成的小院落内,绿草萋萋,几棵老槐苍劲古雅。院内围墙上镶嵌着14个大玻璃橱窗,用大号文字和原始黑白照片,展现拉贝、马吉、贝德士等14位曾救助过难民的国际友人感人事迹。庭院中矗立着拉贝的半身铜像。铜像前摆满市民自发献上的白花。许多人还在铜像前拍照留念。

  8旬老人深情忆恩人

  一楼展厅一组照片吸引许多参观者长久驻足。1937年8月,日机对南京狂轰滥炸,拉贝从北戴河赶回南京,在自家庭院亲自设计防空洞,救助难民,在旁边还撑起长6米、宽3米的大帆布,上面画着醒目纳粹标志,以警告日本战机,不许侵犯。照片上,拉贝站在帆布前,头戴钢盔,身着西服,十分威风。文字注解说,防空洞隐藏600多难民,没一人伤亡。1938年新年,难民们排队向拉贝三鞠躬,送给他一块大红绸布,上写“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

  照片唤起80岁市民张先生的沉痛记忆。他告诉记者,当年他只有10来岁,与家人一起从仪征逃来南京,家里什么东西都不要了,一路上看到尸体堆积如山,鬼子看见难民还肆意放狼狗咬,他一家人住在难民营里,才逃过一劫。拉贝是他们一家的大恩人。

  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在一楼入口处看到,3大本厚厚的留言册写满了参观者的心声。“拉贝先生,南京人民感谢您,永远怀念您。”“您是中国人民的亲人与朋友,我们永不忘记您。”“拉贝先生您是一代伟人。”正挥毫留言的刘先生激动地说,他住在虹桥,上午赶来因人多没能进来,下午又特地赶来。一个外国人,在危急关头舍生忘死,救助难民,难能可贵。我们永远缅怀这位南京大屠杀中的保护神、中国的辛德勒。

  拉贝孙子将赠送珍贵资料

  约翰·拉贝的孙子现居住在德国的海德堡,是一位医学教授。他曾经多次受邀来过中国。昨天,在参观完修缮一新的故居后,他高兴地接受了快报记者的采访。他说,他生于1951年,祖父已去世。但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说起祖父在中国的14年非凡义举。祖父全身心地投入到拯救他人的事业中去,这种舍生忘死关爱他人的崇高精神深深影响了他。

  拉贝把亲眼所见日寇制造的500多件惨案,翔实地记录在后来轰动世界的《拉贝日记》中,不仅成为向热爱和平的全球大众揭露日寇侵略暴行的人文遗产,而且也成了痛击日本右翼分子妄图抹杀历史的一大铁证。托马斯·拉贝说,很感谢南京大学、西门子公司等机构出资修复祖父故居。回去后他将把《拉贝日记》原件拷贝一份寄给纪念馆。快报记者 赵守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