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的阳澄湖大闸蟹终于遇到了麻烦。台湾“卫生署”声称,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入境的大闸蟹检验出含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此话一出,迅速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危机袭来,有关各方是怎么应对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杨会长的第一反应———坚决予以否认,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之形容为“天方夜谭”!要么就是假冒的阳澄湖大闸蟹,要么就是竞争对手的阴谋。杨会长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可以对每一只上市的阳澄湖大闸蟹负责。
我也相信江苏的阳澄湖大闸蟹没问题,但作为管理者,在危机袭来的时候,需要拿出一些让人认可的方式和信服的理由才能打消市场的疑虑。可杨会长在还没有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地表态要对每一只螃蟹负责,这本身就不能让人信服。螃蟹又不是你亲手养的,也不是一只一只经过你手才转到市场上的,你怎么去负责?况且,杨先生的论据只是多年的经验和认知。比如他称阳澄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就立马受到许多当地居民的质疑:以前的阳澄湖清澈见底,湖水几乎可以捧起来就喝,现在呢?以前包围阳澄湖的是数十万亩芦苇荡和农田,现在包围阳澄湖的却是上千家工厂企业。由此可见,杨先生把许多话都说得太满了,反而给人以“太玄了”的感觉。
况且,有水产专家就此指出,台湾和大陆的检测标准也许不一样。倘真如此,有关部门事先对台湾市场奉行的标准作过了解吗?而上海水产大学的胡鲲博士也认为“不排除个别养殖户使用亚硝酸类抗生素的可能,也不排除局部水体可能受到污染。”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调查后才能作出准确结论。而不应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就急于为了行业利益而作出带有感情色彩的结论。
不管阳澄湖大闸蟹有没有问题,此次的“致癌物”风波,已经对阳澄湖大闸蟹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如何提高品牌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增强对危机的应变能力,是相关部门亟须面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