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5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PDF 版
· 红军
· 让你猜猜我是谁
· 诡念
· 那时花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10 月 1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红军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艰苦行程,到达陕北。而这是缔造共和国的一个重要开始。本书以关注细节、散点式的记录方式为主,涉及了许多以往未曾涉及、关注的内容,诸如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历、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等等。

  爬雪山

  红一方面军一共翻越了5座雪山。其中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是第一座,让红军战士记忆深刻。爬雪山的1935年6月正值盛夏季节,红军的衣着都还比较单薄,也无法找到更多、更厚的衣裳。而翻越这座雪山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之间,因为早上和夜晚的天气都非常恶劣,一般人根本无法忍受。

  红军们计划准备用烈酒、辣椒来御寒,可是受条件所限无法买到。能找的只是每人一根棍子。6月12日,杨成武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登山之前的隆重时刻:“(此时)每人手中拿着一根木棍,有的小心翼翼地夹在腋下,有的兴致勃勃地上下挥舞,随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声,无数根木棍一齐指向天空,像呼的竖起的一片无叶的树林。”

  在飞雪弥漫、空气稀薄的亘古冰山上,来自温暖南方的红军战士被难以忍受的寒冷和窒息所包围。越往上走气温越低,脚下的路冻得邦邦硬,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声音。待走到半山腰,又有新的危险,如果不小心滑下雪岩,在松软的雪中就会越陷越深。在雪山上,不但要抵御寒冷,还要面临因空气稀薄呼吸困难的痛苦。红军战士头晕腿软,一步一停,一步一喘。但是并不敢真的歇下来,因为一旦坐下去就永远起不来了。

  这是一次向恶劣的大自然的挑战,与战争的残酷性相差不了多少。红军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在爬雪山时再次发挥作用。事先已经有人编好了爬雪山注意事项的口诀:“夹金山,高又高,注意事项要记牢;裹脚要用布和棕,不紧不松好好包。到了山顶莫停留,坚持一下就胜利。病人走不起,帮他背东西,大家互相想办法,一定帮他过山去。”

  而先头打前阵的战士已经用刺刀在雪上挖好了踏脚孔,后面的战士就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踏脚孔谨慎地前进。

  童小鹏描绘了他爬上雪山巅峰的情景:“山上风大,很冷,几乎欲发抖,故树木不植,仅一些矮草生起呈现出委靡之概。至极顶见北面一片晰白,乃是去冬积雪。以手持木棍透入,直至将木棍完全淹入才抵地面,大约有三尺余深。……此路前面曾有部队过,因冷甚,故因病掉队冻死者十余人,这确实是有生以来未有之境遇也。”

  爬雪山中伤亡人员多为后勤人员,如担架员和炊事员;当时无法看护病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送下山,可是谁也没有力气这么做,往往还没送到低处,就牺牲了。有些是冻死的,有些人根本就喘不过气来。林彪在夹金山顶上几次失去知觉,是靠了警卫员的帮助才翻过山去,毛泽东也走得十分吃力,警卫员想过去帮助他,可他们自己也陷入了困境,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几乎晕倒,是毛泽东及时把他扶住才没倒下去。患重病的邓颖超见路难走,坚决不肯躺担架,她脸色灰黄地伏在马上,却还不忘为身边的人鼓劲。

  杨成武回忆说,翻越夹金山顶后举目四顾,伫见千里冰雪,银峰环立;俯视山下队伍,如灰色长龙,蜿蜒而上,将琼玉世界划成两半。

  后人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个数字:夹金山上,仅红一方面军就有四百多名官兵永远地留在了冰雪之中。据权威统计,红军在长征中伤亡最多的战役是湘江战役,而行军中的减员最集中的就是雪山和草地。

  在今天科技发达、装备充足、保障到位的情况下,营养状况良好的现代人去攀登其中的任何一座雪山都堪称“探险”;而在70年以前,这支装备简陋得难以想象的军队却征服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这或许就是信仰的力量。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