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留住我们的根·传承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声声”不息,方山大鼓越敲越响
· 洪山戏: 百年“香火”谁续?
· 洪山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声声”不息,方山大鼓越敲越响
陈英,钟晓敏
  正如江宁区文化馆副馆长陈宁所说,与很多非遗相比,方山大鼓无疑是幸运的,它尚在传承,不但没有濒临灭绝,反而越敲越响。方山大鼓之所以没有出现与很多非遗一样濒临灭绝的命运,是因为陶义海等人改变了观念。原本陶家庄人固有一种观念:方山大鼓只能在陶家庄内流传,而且只传男,不传女,这种狭隘的思想一度也令方山大鼓陷入困境。幸好陶家庄人及时认识到这个问题,放开心胸,不仅把大鼓教给外村的孩子,连传男不传女的百年规矩也给破了,正是这样的做法,才让方山大鼓越敲越响。

  如今的方山大鼓不再只属于陶家庄,而是属于整个方山地区,属于江宁,属于南京,也属于整个人类。方山大鼓的创始者看到这样的结果必是又高兴又意外。从方山大鼓的命运,我们看到,“濒临灭绝”决不是非遗唯一的结果。

  【非遗辞典】

  方山大鼓

  它又叫麻雀蹦,麻雀在农田里、打谷场上有很多,农民细心观察后衍生出了方山大鼓,充满了生活气息。此外,虽然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就由河南移民所带来,但普遍认为太平天国时期是它发展的鼎盛期。这说明方山地区的确与太平天国联系密切,而李秀成也正是在陶家庄一带被抓的。这反映出,非遗文化在传承中,不同时代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

  通讯员 陈宁

  见习记者 陈英

  陶家庄的男子都会打鼓

  如果在3年前去江宁,一定会在方山东麓寻找到一个叫陶家庄的村庄。陶家庄里所有男子都打得一手好鼓,这是陶家庄世代相传的方山大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是陶家庄的男人,就一定要会打鼓!”现年65岁的陶义海从三四岁起看父辈们打鼓,到10来岁自己会打鼓,对于方山大鼓有着自然的深情。20多年前,他就成为方山大鼓队的队长。方山大鼓为陶家庄带来了不少荣誉,陶义海很兴奋地一一列举:1953年方山大鼓参加江苏省民间艺术大赛获得一等奖,1993年在朝天宫庙会比赛获二等奖,1999年获省民间广场文艺大赛二等奖……这些比赛中的鼓手清一色是陶家庄的男子。

  “方山大鼓”源于“迎闯王舞”

  陶义海很自豪地宣告:陶家庄是方山大鼓的发源地。当年闯王李自成在河南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千里之外的陶家庄人为了欢迎闯王,搬出大鼓,边打边舞,名曰“迎闯王舞”,动作就是模仿麻雀蹦跳,这就是方山大鼓的前身。后来陶家庄有一个叫陶正昌的太平军战士在“迎闯王舞”的基础上,改进了鼓点和动作,这就是流传到现在的“方山大鼓”。

  到了太平盛世,方山大鼓成为百姓们拜神祈福的一种仪式。陶义海还记得,解放前,每年三月初一,陶家庄派出16人的队伍:锣、鼓各八面,相间排列,敲敲打打到方山大庙拜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二、初三还在村里敲打两天。周围47个村在陶家庄之后,轮番祈福,村村献舞,一直要持续到三月十九。解放后,陶义海的哥哥陶义春和一群鼓手将方山大鼓改到了秋后打,以庆丰收,名曰“生产大鼓”,加入了农民劳动的动作,更多了时代特色,但基本动作、鼓点未变,每年也只打一次。

  方山大鼓队敲起了喜庆鼓

  江宁区文化馆副馆长陈宁告诉记者,近几十年来,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陶家庄内愿意打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方山大鼓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上世纪80年代,江宁区文化馆着手进行方山大鼓的保护、传承工作。这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石建生老师,他首先从服装、动作、姿态上对方山大鼓进行一些改变。陶义海记得,石老师曾找他去了三次太平天国纪念馆,就是为了观摩太平军的服装,再结合麻雀的一些特征,定下了现在的服装样式。

  上世纪90年代,在多方协调和努力下,方山大鼓队逐渐成为文化馆的一支民间文艺表演队伍,经过改进的方山大鼓也成为各种大型庆典的喜庆鼓。

  陶家庄没了,方山大鼓还在

  “前年陶家庄拆迁了,”陶义海的话里有些许落寞,但是他又话锋一转:“陶家庄虽然没有了,方山大鼓还是会传下去的!”底气十足。

  陶义海的底气来自于两支娃娃鼓队。早在1996年,江宁龙都小学的一名老教师就组织了一支娃娃鼓队。区文化馆知道后,派老师亲自调教。这支娃娃鼓队1996年获南京市中华之声鼓乐大赛一等奖、南京市群众文化演出二等奖、江苏省群众文化汇演二等奖。陶义海坐不住了,“陶家庄的方山大鼓才是正宗的,丢掉太可惜了!”1997年,他决定培养自己的娃娃鼓队,每年在方山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挑选身强力壮、活泼开朗的孩子来教。挑选的学生也不尽限于男孩,少数女孩子也进入了方山大鼓的传人队伍。“刚成立娃娃鼓队,就有30多个孩子,鼓不够,只有20面左右,孩子们就拿着鼓槌,敲脸盆练习,热情很高。”陶义海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十分陶醉。

  如今,娃娃鼓队也能登台表演,独当一面了。在以前举办的名城会狂欢节上,由方山大鼓队、龙都娃娃鼓队、方山娃娃鼓队集体奉献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方山大鼓表演,让很多人记忆深刻,也重新认识了方山大鼓的魅力。如今,方山大鼓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中红火了一把。

  昨天在南京举行的名城会重要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中,方山大鼓是整个展演的压轴戏。这一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也因此引起了众多中外观众的极大兴趣。

  几百年来,一种模仿麻雀蹦跳、边鼓边舞的民间鼓舞———方山大鼓一直在江宁方山脚下的陶家庄里世代相传。鼓声生生不息,响彻八方。可是近几十年来,鼓声渐微,3年前,连方山大鼓的发源地———陶家庄也因为城市改造而消失了。“陶家庄消失了,但是陶家庄的方山大鼓一定不会消失!”作为方山大鼓的正宗传人之一,65岁的陶义海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一定要为方山大鼓寻找传人,让方山大鼓永远响彻八方……■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泱波 翁叶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