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南京·说吧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学生“回炉”谁该反思
· 也来韶韶“城管堵门”
· 权责不对称,城管之痛
· 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 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 七嘴八舌
· 读者挑刺
· 公交频开霸王车不能全怪司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学生“回炉”谁该反思
  ■今日话题

  进技校真的很丢人吗?陈挺可不这样认为。大学毕业一年后,他回到了南京技师学院就读,成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名学生。

  (9月22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不要高估技校贬低大学

  技校与大学之间肯定存有差距,这并不因为有大学生“回炉”技校而改变。其实每个学生在就业之前都无法预判自己最终的工作方向,只能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寻找来确定,现在社会上存有那么多的在职培训,就是给一些找到方向的学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我们何不把“回炉”,也看成学生的一次再学习。

  其实,“技校”作为培养熟练技术人员的学校,它的办学优点就是能够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需要,所教育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不过,“技校”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只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因此只“专”而不多能。相比而言“大学”教育就比较全面,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多方面的才能。

  也许“技校”学生到单位上手快,不过,从长远发展来看,大学生更具潜力。

  广陵龙

  “回炉”的经济学分析

  既然当初选择了花销更多的“大学”,必定是期望能够有更多的收获。百姓口头常说“教育投资”,“上大学”说白了不过是诸多教育投资中的一种。既然是投资,就必须满足经济学中成本收益的一般规则,只有收益远大于成本了,“上大学”这笔投资才是划算的。大学学费与学时远高于技校,按理来说,高的教育投入应当能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能力,并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陈挺的情形却是,高校毕业之后,还不如技校毕业的熟练技工具备市场竞争力。出现如此境况,值得高校对自身的定位深刻反省。

  中山北路 秦治

  让就业市场说了算

  用工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使得大学生陈挺回炉读技校,这是遵循市场规律的理智选择,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没有必要为此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忧虑甚至责难。其实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级技工并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简单劳动,需要具有相当科技知识。在某些新技术产业,不要说一般的大学毕业生,硕士或博士生也不单纯是仅仅从事科研工作,还要进行许多具体产品的制作。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经过大学系统学习再通过技校培训的人将更有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认为,这只是告诫人们要时刻研究用工市场,政府和相关的社会组织更要及时发布这方面的信息。以便于各个层次的学校能够及时调整所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们作出更好的选择,从而从根本上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bssts

  大学生就业市场不悲观

  大学与技校,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培养人才的方向也不同。技校注重的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而大学肩负着提高全民素质的责任,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许,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要稍逊一筹,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只要稍作培训,他们完全能胜任工作,并且在以后还能干得更加出色。大学生就业有实习期、见习期,目的就在于此。所以从长远考虑,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并不是那么悲观。夏日池塘

  就业的权宜之计

  从专业技能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确不及技校生,但从长远来看,大学的教育才是构筑整个社会的重要力量。换句话说,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可能只靠熟练的技工,虽然他们的作用不可小视。眼下技工紧缺、大学生求职难,说到底还是产业结构和教育没有合理衔接所产生的矛盾。更何况,大学盲目扩招扩出的尽是些“注水产品”,根本不能笼统称之为合格的“高等教育”。再加上社会就业形势的混乱,大学生居然会“抢”起技校生的饭碗,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这种现象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总有一天,还会是“桥归桥、路归路”。所以,大学生技校“回炉”,只能作为就业的权宜之计而已。申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