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自国家统计局宣布将适时推出幸福指数后,有人预言,地方政府将展开一轮争夺幸福指数“排名”的热潮。
(7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幸福指数必将和经济指标挂钩,但绝不仅限于收入、就业等经济指标,它还和人们的安全感、希望、生活压力、荣誉、价值、生活环境、精神快乐等密切相关。所以,“幸福政治”应是最高境界的政治,而幸福指数,则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至于指标如何界定、如何设计,那是学者和专家的研究课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政府能够将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感受纳入政绩的考核当中去,这显然是值得欢迎的事情。
所以,哪怕还不成熟,哪怕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哪怕在操作中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这都不是我们指责和拒绝“幸福指数”的理由。地方政府追逐、争抢“幸福指数”,这本身就说明,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GDP不是万能的,如果他们治下的百姓没有对生活环境、对生活状态、对未来前景有着满足的感觉和预期的话,官员就不能说是好官,政府就不能说是好政府,这种认识比不顾百姓感受、只唯GDP马首是瞻岂不是强得太多了?
现在很多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反思发展模式对环境的影响,原因就是付出了巨大成本才换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现在还有许多地方,依然在以这种方式“奋不顾身”着。所以,尽快推行和完善幸福指数是当务之急。当然,前提必须是,这种指标是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认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整体幸福状态。注水的、虚假的、不权威的幸福指数,本身就会损害人们的幸福感,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才是。
(特约评论员 肖余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