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英语的时候,有点不理解英国绅士们冷漠的态度。伦敦那个终日雾蒙蒙的城市,养成了那里的人们不苟言笑的性格,笑容如同阳光一样稀缺。大街上,他们手里提着一把伞,穿着黑色的风衣,戴着帽子,一丝不苟,行色匆匆,遇上熟人,驻足停留,也只是聊聊国家大事或者经济形势,遇到不太熟但又不得不交谈的时候,他们会说———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
那时老师说,英国是个天气多变的国家,也许这一刻晴空万里,下一刻就会乌云笼罩。变幻不定的天气给了英国人太多的谈资。女士们会在针织的时候说说天气,绅士们可以在街头抽烟的空隙,用天气的话题将难堪的话题继续下去。也许,他们并不需要天气预报,因为在那种典型的文化表征中,口耳相传的传播效果,虽然失真性可能很大,却远比天气预报要准确得多。
不过,我们对天气预报的依赖就很强烈了。每周的收视率排行上,央视的《天气预报》总是排在最前面。多年来,人们习惯了在晚上七点半吃过晚饭后,听听那些熟悉的主持人说说第二天的天气。这些主持人仿佛就是自己的朋友、邻居,甚至亲人,他们娓娓道来的不仅仅是气温,还有新近发生的一些气象变化,然后人们在《渔舟唱晚》的音乐里,开始不紧不慢地洗碗、看报。
但天气预报是不够准确的。这有很多原因来解释,毕竟天上风云变幻,此一时彼一时,监测的结果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变化,预报的结果,常常和实际的天气状况差别很大。于是,人们在看全国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在本地的电视节目中看天气,这样,准确率会大大的提高。似乎也没有多少人要求它准过。尽管常在街头听到老大爷老大妈说,现在的天气预报一点都不准,但也只是说说而已,阴晴风雨、人间冷暖,终是自己把握比较实在。
就好比南京的天气。作为三大火炉之一,夏天自是酷热难当的,可今年的夏天,比起重庆等地来,着实有些小巫见大巫。入秋后,天忽然凉快了下来,早晚温差变大。办公室里的小姑娘们说,秋天真的来了。我笑,夏天哪就那么容易过去。果不其然,这几天又热了起来。
东方: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曾获全国城市电视台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现主持南京电视台“东方在线”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