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全面、客观和翔实地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历史的长篇纪实文学。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采用大场面和小故事的双线结构,生动记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半岛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
雅尔塔秘密交易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二月四日,同盟国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休养胜地雅尔塔聚首。
三个人在仗打得惊天动地的当口凑到这儿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度假。他们是来研究战局,筹划胜利,论说功劳的。也是来做买卖的。
此时此刻,对同盟国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一片大好。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已进抵奥得河,解放了西里西亚要地奥帕林;美英军队也进展神速,攻占了圣维斯,迫近齐格菲防线。意大利早就竖起了降旗,希特勒连招架之力都快没啦。东方的日本,不仅在海上被美利坚合众国的海空力量打得焦头烂额,在东南亚的陆战战场也被中美英三国联军打得节节败退,大批的陆军主力又在中国大陆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无法向各个战场机动。那口吊着的气儿,也早就喘不匀了。
仗打到这个份上,连毛孩子都看得出来,法西斯轴心国已走到穷途末路,彻底没戏了。那会儿,就连电影《小兵张嘎》里张嘎那样刚经过二里半长征的小八路,在地头村口给南来北往的老少爷们儿作宣传鼓动时,那口径也都是不折不扣地被统一在一个得意扬扬的调门儿上:“希特勒就要完蛋啦,日本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越接近胜利,各同盟国的盟友们心里也就越是不踏实。昔日里劲往一处使的同一条战线上的盟友们,现在一个个都成了乌眼鸡,一只眼睛盯着穷途末路的对手,另一只眼睛则盯着对手的家当,恨不能都搂抱了过来全归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在这当口的三巨头聚首,花在作战上的心思,肯定不会比花在分配胜利果实上的心思更多———后一件事情显然比前一件更迫切,更重要,也更费脑汁。
轮到罗斯福跟斯大林来做打败日本后划分亚洲势力范围的交易了。这个时候,欧洲战场虽然大局已定,亚洲的事情却还未完全见分晓。日本海军虽然被美国海军打得焦头烂额,可陆军主力还依然完整,全部兵力加起来还有约700万人。美国原拟由3个军组成的第六集团军于1945年底在日本九州登陆,举行“奥林匹克战役”,另一个由6个师组成的集团军于1946年在本州登陆,举行“皇冠战役”。可麦克阿瑟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跟日本人一交手才知道,这仗并不是那么好打的,日本武士没有欧美军人那种一见形势不妙就举手投降的习惯,美国大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进攻塞班岛,3万多日本士兵“玉碎”,但也拉了两万多名美国青年垫背;夺占硫磺岛,两万多顽抗的日本鬼子毙命,却也让进攻者付出了同样的代价。照此一盘算,“奥林匹克”也好,“皇冠”也好,都不是好玩的事,得准备付出100万美军的伤亡代价,才能占领日本本土,而且到时候战争还不一定能结束。
而对于养尊处优的美国人来说,100万是个很可怕的数字。那时候,美国人还不敢指望那两颗成败还没边没谱的原子弹,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给罗斯福当副总统的杜鲁门当时就蒙在鼓里。美国人钱一多,血就变得金贵起来!不过罗斯福也知道斯大林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
罗斯福面临的是这样的难题:既要让斯大林尝到甜头,又不能让他把糖罐子抱到手。得让他出重拳狠揍日本人,还不能让他把全部功劳都给揽了去,更不能让他挟胜利之势把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和蔓延开来。得让他们替养尊处优的美国青年把血流了,还要承认美国在未来亚洲问题上的支配地位。这的确是个很考水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