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旧时,有给初嫁的女儿“送三节”的习俗,端午送的吃、穿、用三类物品中,就有女儿用的团扇和女婿用的折扇。文人之间互相赠扇、题扇,更是被传为雅事。总之,扇子在一般老百姓心中很有分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别说空调,电扇也是很稀罕的,扇子可说是酷暑天必不可少的取凉器具。我上班的办公室虽说有吊扇,一则为了节电,再则也怕吹乱文件,轻易不开。忙得热起来时,就拿片硬纸板摇摇风用来驱汗。不知谁弄来一把纸扇,便成了稀世宝贝,你争我抢。同事中几位老南京“才女”,甚至借扇面打起了笔墨官司。
一才女写道:“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是好朋友,你热我也热。”另一才女跟着也写了首民谣在上面:“扇子捏手中,摇动生凉风。有人向我借,须过八月中。”两首民谣道出了热浪来袭时人们对扇子的倚重,甚至丢弃了朋友间的谦让。这或许具有普遍性,南京俗语就有“夏日不借扇,冬天不让火”的说法,不过那是提醒人不要夺人所爱。扇者“善”也,扇子更多的是联系着友情,于是便有了第三位女性的题词,也是民谣:“一把扇子七寸长,一人扇风二人凉。拽只小凳身边坐,我扇风来你乘凉。”
紧接着登场的第四位女同胞更豁达,看到了扇子不过是时令器物,无须那么计较,同样是用民谣表达自己的意见:“纸扇好扇风,过时就无用。待到八月半,丢进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