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体质为什么连降20年
【今日视点】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说,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8月20日新华网)
杨贵仁出示了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六成,高中生为七成六,大学生高达八成三。以北京市为例,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
说起来,中国也算是体育大国了,但是,青少年的体质却一直在下降,且长达20年,令人心忧。我有理由相信,成年人的体质也绝不会好到哪里去。20年连续下降的体质,生动说明,奥运金牌的数量、球星们无限疯涨的身价,与国民体质并不成正比。
杨贵仁分析说,青少年体质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上楼乘电梯,出门坐汽车,体力劳动减少;二是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时间。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更在于,对于“体育”的观念,从上到下均有所偏差,甚至到了非重新审视不可的程度了。
“体育”,理应分为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健身,竞技体育则强调突破极限,强调欣赏性。比如说,奥运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但是这种精神毕竟是一种专业的竞技体育的要求,对整个社会而言,没有普遍适用性。但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甚至是举全国之力打造竞技体育,使得大家认为体育只是少部分专业人士的事情,从而没有亲身参与的热情。再比如说,我们从来不缺少球迷,但是更多的球迷只有通宵看球赛的勇气与力量,自己却没有兴趣到球场上动一动的欲望。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更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形同虚设。
这就是现状与反差。整个社会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少数运动员及金牌带来的荣誉上面,人们都乐于充当体育看客,却没有真正参与体育的精神,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健身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一直从事青少年体质的研究,他把现在的青少年体质概括为“硬、软、笨”。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想,体质达到“不硬”“不软”“不笨”的基本要求,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引导。那就是,相对于金牌而言,相对于球星而言,我们更需要打造全民健身意识,投入足够的钱财物,指导国民科学健身、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新柑(江苏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