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老城南·谢幕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颜料坊,我会回来
· 风雨颜料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颜料坊,我会回来
  【B2 风雨颜料坊】 殷殷离情

  颜料坊原本热闹非凡,如今只剩下几十户了。和牛市一样,这里的拆迁工程正如火如荼。昨天上午,聂武军把最后一件家具搬上车,又轻轻地带上家门,转身离去……

  老屋前拍下“全家福”

  聂武军是颜料坊37号院落的老居民,听爷爷说,这里曾经是明朝一个郦姓官员的府第。住在里面的24户人家纷纷搬走,后来只剩下3户了,曾经喧闹的大院变得冷冷清清。

  昨天凌晨5点,聂武军便起床了,事实上他一宿未眠。他一个人,背着手在院内来回踱步。看一看亲手栽种的葡萄、无花果,再发一会儿呆。8点,搬家公司的货车开到了门口,几个小伙子跳下车来,帮他抬橱搬箱。他的5个兄弟姐妹,也先后赶了过来,大包小包帮他拎行李。与搬家工人的行动如风相比,聂武军的速度比往常慢得多,从他家到货车只有20米,可他一趟要走5分钟。

  邻居陈大妈一周前就搬走了,昨天她转了四趟车,特意从梅山赶来送别。邻居范启骏还没有搬,她端了碗粥,依门而坐,眼看着又一户邻居搬走了,一种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粥似乎也没有往常那么香了,半天只吃了几小口。“难过哎,几十年的邻居,说散就散了。”范启骏叹了口气,说这一别也许今生就再也碰不上面了。

  8点45分,行李全部装上了车。邻居都不约而同赶来送别。大家平时见面有说有笑的,可这一刻却相对无言。

  货车要出发时,聂武军突然大喊一声:“等一下!”“请记者帮我们照一张全家福吧!”他提议。记者喊“茄子”,希望他们笑一笑。可老宅子前弥漫着离别的愁绪,大家实在笑不出来。

  一草一木皆关情

  8月19日下午3点,记者第一次见到聂武军时,他正在一身灰尘、满头大汗地收拾行李。大到三门橱,小到祖辈用过的一个针线盒,他一样都舍不得扔。

  弟弟聂如山正在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着哥哥在大院最后一天的生活。“从拆迁动员之日起,我就让弟弟拍了,我要他帮我记录下这里的一草一木,留作纪念。”高大的聂武军,突然像个无助的孩子,声音发颤,说着说着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起了转,但最终没有落下来。

  聂武军在这里生活了53年。他喜欢大院的生活氛围。不管是晨练,还是买菜,或是上班,大家见了面,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能让人感到浓厚的邻里情。

  对院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聂武军也怀有深深的感情。十年前,他亲手种下一棵葡萄苗,如今已是满架绿荫,每年都会结三四十斤葡萄。成熟的季节,聂武军总会叫左右邻居随意采摘。不过,今年吃不到了,因为一颗葡萄也没有结出来。“它可能也知道我们要走了!”离别之际,聂武军有些惆怅,联想了很多。

  3年后,我会回来!

  6月20日,一个个硕大的“拆”字被刷上墙,聂武军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不过,他还抱着一丝幻想:“说不定政策突变,不拆了!”晚上,他会枕着这个幻想入眠。

  幻想很快便破灭了。为了支持政府工作,8月9日他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从那以后,每天夜里他都要起床一两次,到院子里走一走。虽然只能看到院子的轮廓,可是心里却踏实了一些。

  家住三牌楼的姐姐,7月份就给他收拾出一间房间,以便他随时入住。可他一天也不肯早离开。

  “3年之后,我会回来!”聂武军突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他告诉记者,签拆迁协议时,面对要钱还是要房的问题,他选择了要钱。他估计,这里3年之后,将会出现一片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他打算用拆迁款在这里再买一套房子。“拆迁款哪够啊?”很多居民不敢有此奢望。不过聂武军依旧很坚持,他说这些年可以再努力工作,赚钱存钱,他说,这里是他的根,他要回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