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孩,因为卖三车大白菜来到杭州。她创造性地用一次演讲融资百万,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事业。她临场发挥妙计擦鞋得到巨额投资,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三车白菜卖了一万元
苏南的富庶天下共知,在苏南的带动下,苏北也开始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然而,从小在苏北农村长大的王丹玲家里不但没有先富起来,却比一般的贫困人家还要贫穷。家中祖辈务农,父辈长年累月坚守着那么几亩土地,汗水洒了不少,贫瘠的土地却长不出好庄稼。王丹玲勉勉强强读到高二,就再也无力读下去了。
辍学后,王丹玲随二表姐到上海打工。她们在一家皮鞋厂当工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工资却仅有那么微薄的几百元。
一年后,皮鞋厂连工人的工资也发不出了,苦撑了几个月后,终于关门。
厂子倒闭了,二表姐去了杭州,王丹玲开始回家帮助体弱多病的父母照顾田地里的庄稼。从小王丹玲就喜欢读《农民文摘》之类的刊物,她曾多次劝父亲改种经济作物,倔强的父亲却说:“民以食为天,不种粮食,吃啥?”这次,在王丹玲的苦劝下,父亲终于同意将大部分土地改种大白菜。在父亲心中,女儿在上海生活了一年多,见过大世面,她的选择或许是有道理的。
大白菜长势喜人。一天,杭州的二表姐在电话里对王丹玲说:“杭州人可喜欢吃白菜了。这里的白菜很贵,比家里的价格要贵好几倍呢。”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王丹玲心中一闪念:既然杭州白菜销路这么好,以后就把白菜运到杭州去卖。
王丹玲和父亲雇了三辆货车满载着全部希望一路颠簸到了杭州蔬菜批发市场。一下车,王丹玲傻了,批发市场的门前到处都是满载着大白菜的卡车。一个小胡子农民上前说:“你们还往这运白菜啊,白菜太多了,卖不出去。今年也不知道哪来这么多的白菜。”
果然,像小胡子农民说的那样,没有销路,小商贩趁火打劫压价格,只几分钱一斤。王丹玲愁了:今年寒流来得频繁,要是天气突然变冷,三车大白菜就全会被冻坏。
回到小旅馆,王丹玲一边偷偷地抹眼泪,一边打开收音机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还没到,王丹玲却心里一激灵关了收音机,给二表姐打电话,让她明天有空过来帮忙。
第二天,二表姐赶到菜场门口的时候,却见王丹玲的车旁围了一群人,车上挂着一块白底红漆的大牌子:“爱心大白菜,免费赠送”。二表姐走上前冲着王丹玲喊:“丹玲,你疯了吧,咱能卖一分钱是一分钱,总不能白扔了吧。”
王丹玲的大白菜只赠送给普通市民,每人限领三个,主要是防止小商贩哄抢。三车白菜免费送是个猛料,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电台和报社的记者来了,电视台的摄像记者也来了,爱心大白菜一下子牵动了市民的心。
随着媒体的关注,领大白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少有人不付钱白拿走的,来领白菜的都是些爱吃白菜又心肠热的人。三车大白菜在短短的三天里全部销售一空。
千里迢迢卖白菜,本是一个赔本的生意,经王丹玲这么一折腾,还就赚了。三车白菜卖了整整一万元,这一万元使王丹玲倍受启发,也成了她生意的开始。
一次演讲就融资百万
卖完大白菜,王丹玲留在了杭州,她想在杭州寻找商机,做点小生意。但究竟做什么生意,她心里也没底儿。每天吃完早饭,她就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转悠,希望有一天能够灵光突现,寻找到创业的路子。
半个多月的“考察”,王丹玲思索了许多,同时也坚定了不能仅靠双手,而要靠智慧创业的信念。
一天,王丹玲逛街时候,见路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汽车装潢店,顾客盈门。这条街地处东郊,车流量不大,生意却出奇好,王丹玲深感好奇地来到一家小门面,想多看看这行的门道。
小门面的小老板是位中年人,乐于与别人攀谈。王丹玲与小老板闲扯了一阵子,才直奔主题:“你们生意这么好,一年下来也有不少赚头吧。”小老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十分不满意地说道:“唉,我这是小打小闹,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一年下来也就赚个三两套房子吧,一两百万这个样子。”
汽车要美容要“洗脸”,王丹玲脑际突然闪过一个词“亮脸”。“好,就干汽车亮脸这一行。”王丹玲想着不禁握紧了自己的拳头。
投资需要资金,可是庞大的资金源泉在哪呢?靠自己打工积累?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再说了,汽车亮脸这一行就好比是一个湖,已经有许多鱼在里面游动,寻找食物了。时间一长,“鱼”越来越多,市场容量就变得越来越小。 没有资金是最大的烦恼,但王丹玲不怕,她说:“有着肥美的田地,却没有多余的麦子做种子,怎么办?借呗,总不能让这么好的田地荒着吧。”
一个两手空空的黄毛丫头,谁会借巨额资金给你?王丹玲想到了让她在卖白菜的过程中初尝甜头的媒体。
不几天,杭州几家有影响力的平面媒体上出现了一则显眼的小广告:免费讲座,给想投资的人一条金点子,演讲主题《商业奇谋:千万富翁从天而降》。
由于贫穷,王丹玲对经济有着特殊的敏感,她一直在自学经济学方面的课程,读了许多财富方面的书籍。她的知识积累这次派上了用场。在暂时租借的一家学校的礼堂演讲那天,前来听讲的人爆满整个礼堂。王丹玲激动异常,她讲得声情并茂,台下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王丹玲向所有听讲者发了自己的名片,希望能够寻找到合作者。第二天,就有几位有投资意向的人给她打来电话,约她详谈。几经筛选,王丹玲最终选择了一位在市场上倒卖鸡蛋的暴发户。
倒卖鸡蛋生意虽小,可赚的钱却一点也不少。这位有“倒蛋大王”之称的暴发户十几年下来已积累了近千万元的财富。“倒蛋大王”在商场摸爬滚打,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也非常欣赏王丹玲的胆识和才华,与王丹玲一拍即合。几次畅谈,“倒蛋大王”慷慨垫资百万,与王丹玲合伙创业。
几个月后,王丹玲有着自己独特创意的“亮脸”公司营业了。
妙计擦鞋收拢巨额投资
“亮脸”公司开业后蒸蒸日上,王丹玲自是喜上眉梢,“倒蛋大王”更是心花怒放。但是,时隔不久,王丹玲就觉得市场需要如此巨大,而自己的“道场”又实在太小了。她敏锐地意识到必须乘大好时机,扩大规模,走规模经济的道路。
然而,“倒蛋大王”却不愿再投资。
就在王丹玲一筹莫展的时候,韩国一家公司的中国市场部杨经理来杭州考察市场,王丹玲闻风而动,决定前往游说。虽然王丹玲对游说的结果不抱多大希望,但她不愿放弃哪怕一丁点儿的成功机会。
在杨经理下榻处,王丹玲侃侃而谈。杨经理虽听得目瞪口呆,但仍不为所动。这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生意人,面对这样的老手,王丹玲有些心灰意冷。待王丹玲讲完了,杨经理呵呵一笑,说:“王老板,对于你讲的情况,我要向总部请示才能作决定。”
临走的时候,王丹玲执意要为杨经理擦一次皮鞋,杨经理惊呆了,这位风雅善辩并且事业有成的女老板怎么肯弯腰给别人擦鞋呢?
王丹玲见杨经理不解,笑着说:“我在皮鞋厂打过工,跟一位老师傅学了一手擦鞋的手艺。我招进来的每一位员工,我都会为他们擦一次鞋。”
杨经理笑了笑:“你这是忆苦思甜呢,还是笼络人心呢?”
王丹玲爽朗地回答:“两者都有。”
其实,王丹玲当时也只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一时突发奇想,想出擦鞋这一令她自己也有些哭笑不得的一招。没想到这次临场发挥,拉近了她与杨经理的距离。
半个月后,杨经理陪同公司总部的大老总登门“拜访”,王丹玲喜出望外,向这位大老总捧出了自己的计划书。在计划书上,王丹玲分析了以杭州为中心所辐射的都市圈内合肥及南京等城市的市场容量,提出了迅速占领市场,攻城略地的策略。
大老总是带着赏识和满意离开的,当然,王丹玲因为上次的临场发挥,表演了一出擦鞋,这次只得将计就计给这位大老总也擦了鞋。
时隔不久,杨经理带来好消息,韩国总部认为王丹玲是一位有能力有潜力并且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决定投资1500万元。
现在,王丹玲的亮脸公司正在呈遍地开花之势奋力发展。昔日的农家女早已脱胎换骨,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凤凰”。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