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吧 评事街)作文大赛请君入之瓮?
新闻背景
儿子作文获了省级大赛的奖,是件挺高兴的事,但许小明(化名)同学的妈妈却总觉得心里“有点堵”,因为组委会要出版《获奖作文精选》,如愿将作文刊登其上,要交200元。
(8月12日《现代快报》)
bssts:听起来,这次作文大赛来头不小,但做法怎么少了大家风范?既然开始已经明确告示大赛活动的公益性质,不收报名费、参赛费,却在评比结果出来后说是没有赞助费,让获奖者“自愿”交钱,这叫什么公益活动?普天下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获奖了,还要出书,有这等好事哪位家长还会为缴那几百元钱较真?但不管怎么说,主办者的做法都让人有“请君入瓮”之嫌,所以最终让家长们心里“添了堵”。
不要随意打公益性的招牌,任何活动即便是公益活动都会发生支出,主办者如果事先未做好诸如资金来源、预算支出等方面充分准备,到头来“公益”演变成“变相收费”,岂不是给“公益”两字抹黑?再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其中有人想借此挣些“辛苦费”,那更是违背了“公益”活动的本质。
阿西木:玄机就在于这后发制人的要交钱的《获奖作文精选》和“获奖证书”上。不交钱也可以,没什么损失,只是孩子的作文白写了,空忙一场罢了,因为美其名曰要不要出书、拿证书都“纯属自愿,绝不强迫”,这一招正好拿捏准了孩子和家长的软肋,摸透了他们的心理,在这个“证书时代”,“首届江苏少儿作文大赛”的获奖证书很有些吸引力,小升初时这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三好学生证书都是择校的砝码,都是随身必备的利器,有了这些“护身符”方可高枕无忧,否则将寸步难行。即使不是“周瑜打黄盖心甘情愿”,即使是“被迫就范”,300篇文章也挣到了6万块,总算是修成正果了。但这样“纯属自愿”的大赛,何时才能不再上演呢?
神五神六:我倒觉得在“没有单位赞助,也没有经费”的情况下,这个全省少儿作文大赛倒是个很好的市场化操作的范例,孩子们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增添了自信心,也得到了相应的承认与褒奖;主办者也对评委的辛苦有了交代。现在举办什么样的活动不需要钱呢?没有赞助就得靠自己想办法弄到钱,我觉得主办者做得不妥的地方在于,来个预先告知而不是先斩后奏,事情做到了透明化明确化,家长自然就不会心里“有点堵”了,就能真正做到“纯属自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