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副刊·老外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征稿
· 挑战“老瓦”的瑞典女孩
· 宝船遗址公园
· 遭遇裸行者
· 无言的祈祷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10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挑战“老瓦”的瑞典女孩
  姓名:Caroline Fründt

  中文名:付晓琳

  国籍:瑞典

  职业:大学生

  年龄:23岁

  市龄:6星期

  老外0810(栏目 海外来客) 挑战“老瓦”的瑞典女孩

  2006年的世界杯足球赛上,德国战败瑞典,晋级八强。失落的晓琳坐在沙发上闷闷不乐,至此再未关心过赛势。朋友安慰她说:“不要紧的,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你爸爸是德国人,那你也算是德国人啊。”“不, 我在瑞典长大,我是正宗的瑞典人。”晓琳一字一顿地说。

  中国“适合人类居住”

  1997年当晓琳第一次来中国旅游时,她立即深深爱上了这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这次她来南京是志愿帮助中国的“学生使者-YFU”交流项目,并要在江苏省教委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因为喜欢中国,所以听到人家说中国的“坏话”,晓琳就要跟人家较真。有一次,晓琳的“中国爸爸”无意中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的排名榜,前5名分别是挪威、 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中国被排到了第94名。“中国爸爸”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晓琳,晓琳吃惊地反驳:“为什么中国的排名那么靠后?中国很好,我就很喜欢中国,也很喜欢南京。”在她看来,网上排名不算什么,个人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吃遍金陵无敌手

  到了南京,晓琳的瑞典胃马上变成了中国胃。说起瑞典胃,晓琳的“中国妈妈”想起了一件事情:在“中国妈妈”的观念里,牛奶是外国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所以每天早上“中国妈妈”都特地为晓琳准备一小盒牛奶,晓琳当然都是把那点牛奶喝得精光。有一回“中国妈妈”和江苏省教委的老师交流时,那位老师无意中提起:晓琳的个人资料里提到她本人对牛奶过敏。这下轮到“中国妈妈”和“中国爸爸”吃惊了。晓琳则一个劲安慰他们:“就那么一点,不要紧的。”接着晓琳解释道:“其实,在西方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喝牛奶。”

  自从到了南京,接待家庭的“中国爸爸”和“中国妈妈”总是频繁地带晓琳和她的“中国妹妹”去外面吃饭。她什么都爱吃,酸甜苦辣咸;也什么都敢吃,草鱼虫鸟兽。只要一提到出去吃饭,她保准马上喜笑颜开:“太棒了!”

  有根苦瓜名叫毛豆

  一次在厨房里,“中国妈妈”随手指着晓琳手里拿着的一根又粗又长的苦瓜问她:“你手里拿的那叫什么?”“毛豆。”她回答得还字正腔圆。“这叫苦瓜。毛豆是长毛的,才这么点大。”“中国妈妈”忍着笑比划道。“可超市的牌子上是这样写的,毛豆!”晓琳一脸的无辜。过了几天,家里特地又炒了毛豆。晓琳念念有辞:“这叫毛豆,不是苦瓜。毛豆是扁的,小的,还长毛。苦瓜是长的,大的,皮肤还不太好。”

  “我要挑战老瓦”

  听说晓琳是瑞典人,她的中国朋友总要稍微迟疑一下:“哦,瑞典。”看到中国朋友迟疑的目光,晓琳就会开始向你介绍她的瑞典:“我们瑞典的首都是斯德哥尔摩,名人有化学家诺贝尔。”顿了一下晓琳又说道,“还有个老瓦———瓦尔德内尔,他乒乓球打得很厉害。”

  但老瓦的天才球艺显然没有辐射到晓琳,她拿球拍的样子就像是在拿锅铲子。不过既然到了中国,就应该好好学学中国的“国球”。于是每天饭后,晓琳总会和她的“中国家人”一起去练习打乒乓球。“拍子要这样拿……一板子挥出去,像这样……再猛一点!……好球!”晓琳一边跟着“教练”自言自语,一边把球拍挥了出去。她的球风像她的性格一样温和,不紧不慢。

  经过几星期坚持的训练,晓琳也能不时地扣两球了,动作有模有样。她很兴奋:“回瑞典我要向老瓦挑战!”接着又补充道,“但不是乒乓球,而是中文。”

  丁筱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