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连载 8月3日见报 明十七帝
· 连载 8月3日见报 我在白宫当记者
· 连载 8月3日见报 小男人
· 连载 8月3日见报 从小练武打坏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连载 8月3日见报 明十七帝
  迁都之谜

  明朝建都将金陵改为应天府,为南京,而当时的北京是开封,中都则在朱元璋的老家临濠,后改称凤阳。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将南京改为京师,但并不想把南京作为永久都城,而想把都城迁往关中。洪武二十四年,他派太子朱标巡抚陕西,为迁都做准备。但是,太子考察回来就一病不起。建都的事也就搁置了。

  朱棣即位,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建北京于顺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早在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就下令营建北京宫殿,并开始从全国各地征集材料。永乐十五年(1417年)北京宫殿正式开始营建,经过三年半的时间,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建成。整个京城的建筑包括城墙、城门,皇城、紫禁城、宫殿和坛庙。其设计精巧,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朱棣留给我们的还有北京城南的天坛(建于永乐十八年),北京昌平天寿山的长陵(徐皇后死于永乐五年,七年始建,十一年建成)。

  但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宫中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被一场大火烧毁。这是一场天灾。按天人感应之说,则是上天示警。于是,朱棣下诏求言。本来就反对迁都的人,这时又纷纷提出不该迁都。朱棣震怒,命大臣们跪在午门外辩论,户部主事萧仪因而被投入监狱,后来就死在狱中。朱棣说:“彼书生之见,岂足以达英雄之略哉!”

  那么,什么是朱棣的英雄之略呢?朱棣曾被封为燕王,封地就在北京,朱棣从这里起家,这里是他的基础,是他的根据地。虽然朱棣对这个兴王之地有感情,但这不是他迁都的主要原因。

  北京接近边塞,便于出击蒙古。这是一些人推测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其实,这也不是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要探寻朱棣的英雄之略,我们也需要放开眼界,在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中寻求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中,都会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在元朝统治下解决了。元朝真正建成了华夷一体、四海混一的国家,而大都正是这个大帝国的统治中心。元朝建都于大都,不仅仅是因为它兴起于大漠,也不仅仅是因为承辽金建都之旧,它实在可以看作是推进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大步骤。朱棣迁都北京,再次使全国统治中心北迁,使漠北统治中心与中原地区的统治中心合而为一了。他强调了长城内外、大漠南北的联系。朱棣要做一个君主华夷的盛世名王,他的这一野心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要求在迁都北京这一点上重合了。朱棣在元大都做亲王,此前的忽必烈为他做了榜样。再联系到朱棣在位期间的南征北讨,东西出使,他的英雄之略不是很清楚了吗?

  朱棣以天下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把一切都做得最高最大,北京城是如此,宫殿是如此,坛庙是如此,陵墓也是如此。当时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在也很少有能超过它。现在南京阳山,有一块巨大的碑材,那是他要为朱元璋立一个最大的碑,但其巨大以致无法竖立,至今仍然躺在山上。他下令铸了一口最大的钟,高6.75米,最大直径3.3米,重约93000斤,经文二十三万余字,至今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钟。

  迁都北京,使南方和北方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统一发展,一直影响到清朝,影响到现在。

  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一个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朝代;无论是太祖成祖的刻薄残酷,还是英宗武宗的好大喜功,以及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的荒唐之举,直至崇祯的刚愎自用,种种荒谬,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本书帮助你解答这个困惑。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