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中国女画家侯海鸥
海鸥原名侯海鸥,1959年生于北京。恢复高考后,靠着一股子倔劲和对艺术的挚爱,连续试了好几年,海鸥终于在1980年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陶瓷专业。1984年毕业后,海鸥被分配到武汉美术学院任教。在武汉,她结识了在中南农学院教英语的美国人亨利·达瓦尔,亨利教她学英语,她教亨利学中文,交往中两人渐渐坠入爱河,彼此都难以自拔,但此时海鸥不但已经结婚,而且还有了女儿。顶着来自双方父母、单位领导、同事朋友的各种压力,海鸥最后做出了沉重而艰难的选择:与原来的丈夫离婚,与亨利结婚,然后跟随亨利赴美。她说:“我们身边的一些人说我嫁给亨利是为了他的钱,其实他们根本不理解。我知道亨利根本没有钱,他当时一无所有,我们来美国的机票都是借钱买的。”
来到美国,海鸥真正体会到了没钱的滋味,那是她一生中最艰苦的日子,是她在中国生活那么多年不曾体验过的。
1989年11月,她和亨利来到西雅图时已经身无分文。住不了旅馆,也租不了房子,只能住在一位朋友家的地下室里。白天,海鸥背着从中国带来的油画,挤公共汽车,到处寻找画廊卖画。租房子的钱够了,但要缴纳1000美元的抵押金,他们又从朋友那里借了1000美元,最后他们终于在一个贫民区租了一套简单的公寓。
这是一个吸毒、犯罪集中的地区,晚上到处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黑人围在一起,抢劫、枪杀事件屡见不鲜。他们从不敢在晚上出门,待在屋里有时也感到恐惧。但这里的房租尤其便宜。室内空空荡荡,一床被子,一张床垫,用1美元在二手店买的一盏台灯。这就是他们的家。
海鸥至今还保存着他们到美国后自己购买的第一个电器。生活不能没有音乐,再苦也要唱着歌,海鸥希望有一台收录机,一来可以解闷,二来也学学英语。一台小小的收录机对她已经是一种奢侈,交完房租和水电费,家里还剩50美元。他们咬咬牙,花了40美元买来一台索尼牌收录机。这台简单的收录机为他们带来了不少欢乐,伴随他们度过了那些含辛茹苦的日子。
为了糊口,海鸥到街头捡过易拉罐,打过各种各样的零工。当码头工人,当保姆,当餐馆里的女招待。这些工作不仅累人,而且薪水也低,每小时只有4美元,这是美国法律限定的最低工资,已经不能再低了。
新来乍到,海鸥人生地不熟,英语也不好,总希望和亨利在一起,亨利本来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照顾和保护海鸥,他也只好找一些粗活干。
“连好的蔬菜也买不起,我们主要靠胡萝卜、土豆和圆白菜度日。”海鸥回忆起这段日子时没有一点怨言,讲着讲着仍会像平常一样大笑起来。
是的,凭借着勤劳和内在的智慧,他们熬过了清贫与漂泊的日子。而今亨利办起了一家装修公司,生意还不错。他们在马里兰州买了一栋别墅型两层楼房,海鸥有了自己的画室。海鸥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作画了,而且也有钱进大学继续深造了。
如今,海鸥参加过美东地区的100多个画展,举办过6次个展,每次画展之前,亨利都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从购买画框,裱画,到开车运送作品,他都乐此不疲地奔波。海鸥说:“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我就绝对画不出这些作品,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海鸥并没有为今天所获得的荣誉和奖励所陶醉,她希望拥有一间更大的画室,画出更好的作品,举办更多的展览,希望有一天到北京举办个人画展。
这是一部作者亲历美国白宫、波黑战场、阿富汗战场的采访札记, 将作者在白宫做记者时对美国政治、社会、外交、文化进行近距离观察的心得娓娓道来:有现在已经90高龄的白宫女记者的趣事,有在白宫外抗议了30年的移民的辛酸故事,有对美国克林顿、布什总统的比较分析,预测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等等,部分篇章曾获得国家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