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明十七帝
· 我在白宫当记者
· 从小练武打坏人
· 小男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8 月 2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明十七帝
  在现代中国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一个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朝代;无论是太祖成祖的刻薄残酷,还是英宗武宗的好大喜功,以及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的荒唐之举,直至崇祯的刚愎自用,种种荒谬,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本书帮助你解答这个困惑。

  连载 8月2日见报 明十七帝

  郑和下西洋的缘起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人们的猜测是不可避免的,一切无法理解的事都会和建文帝联系起来,如郑和的出使。但如此大规模的下西洋,如此遥远的距离,都不是寻找建文帝所必需的,说郑和下西洋只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就更显得夸大其词。

  通使西洋是明成祖对外关系的一项大政,如果说寻找建文帝就是郑和下西洋的使命,是小看了明成祖的胸襟;但话说回来,如果说建文帝下落不明,命郑和在出海时顺便寻访建文帝的下落,也未尝不可。

  此外,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还有一种说法:即郑和下西洋乃是为了联系阿拉伯诸国以对抗兴起的帖木儿汗国。这个帖木儿汗国是在西察合台汗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君主帖木儿,因是元朝驸马而被称为“驸马帖木儿”,又称为“瘸子帖木儿”,外号“瘸狼”。察合台汗国是蒙元四大汗国之一,瘸子帖木儿受群臣尊号曰成吉思汗,企图恢复蒙元大帝国。

  郑和下西洋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有人猜度郑和下西洋可能是朱棣想从海上包抄或牵制帖木儿汗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第二年,即永乐四年(1406年),帖木儿却死在东征的途中,与明朝的战争没有发生。帖木儿帝国陷于分裂之中,国力迅速衰落。帖木儿之孙哈烈嗣汗位,又与明朝通好,朱棣遣使往祭故王。如果说,明朝要从印度洋上包围帖木儿汗国也未免太迂远了。

  《明史·郑和传》在说到郑和下西洋的第二个原因时说,朱棣“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成祖朱棣是不是想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富强呢?显然,这是朱棣愿意做的。他希望人们都见到明朝在他的治理下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国家。因此,这一观点已接近了问题的核心,那就是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处理整个国家对外关系时所布下的大局的一部分,它是为朱棣的国策服务的,其所要达到的是政治目的。

  一心要成为“盛世名帝”的朱棣,十分看重明朝以及他自己的国际形象。明朝对各国以威制之,以德服之,成为维持这种国际关系的有力保障。当一些小国受到邻国欺负时,他们往往向明朝告状,比如占城受到安南的侵略,明朝就致书训诫侵略者,以维护当地的和平。

  郑和出使,除宣天子诏、向各国表示善意外,也为维护各国间的和平秩序不遗余力。郑和第一次出使,于永乐五年(1407年)返回时,就献上一个俘虏的旧港酋长———“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劫商旅。”显然,这是不能为希望建立和平秩序的明朝使节所容忍的。在双方开始交涉的时候,郑和派使者招抚陈祖义,陈祖义诈降,背地里却搞阴谋,要劫掠郑和的船队。阴谋被识破后,郑和率军大败陈祖义,并抓住了他。在将他作为俘虏献上以后,郑和就让人在集市上把他杀了。

  明成祖所要建立的天下秩序,是当时历史的产物,他的思想观念无法超出历史的限制。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朝以其力量所及,为维护和平秩序,为保护商路通畅,为各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值得后人称道的是,明朝使节从不掠夺别国财物,不侵占别国领土,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泱泱大国的风采,也使我们不能不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