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地震幸存家庭十年一聚
凌晨
睡梦中掉到了床下
周玉凤原籍南京六合,但生在唐山,长在唐山。“我父亲在唐山当兵,当时我家就住在唐山郊区果园公社附近的宿舍。1976年,我刚从唐山市26中初中毕业。父亲已经确定在那一年年底要转业回来。”周玉凤家的住所,原属唐山交通大学旧址,她家所在的院落为部队军官与交通大学职工混合居住。“院子里一共也就三幢楼,我家那幢是建得最早的,抗震性已经达到七级。”当然这些数据,周玉凤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才知道。
1976年7月28日凌晨,17岁的周玉凤在一阵剧烈的晃动中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掉到了床下。“外面声音特别大,天色特别黑,我想站也站不起来,就感觉到一切都在摇,摸着墙拉到灯线,灯也拉不亮。爸爸经验多些,很快反应过来。孩子们,是地震了!我们赶紧往外跑!”
当时周玉凤的家中,偏偏遇上了在唐山十多年来住人最多的一天。“外婆在我家,舅舅出差到北方,顺路去唐山看望我们,还带着小表弟,也住在我家。加上我家父母弟妹,一共就是八口人!”
天摇地晃中,八个人跌跌爬爬地奔向前门。然而前门已经打不开。再拖着扶着奔向后门,后门比前门坏得更死。“整个墙都变形了,门被卡死在墙上。于是大家再往前门奔。”推了半天前门还是不开,最后是周玉凤的舅舅用脚把门踹开了。8口人冲出来才发现,空地上已经有了不少从各户逃出来的人们,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惨烈
前后楼房都已倒塌
那时天色已经有些微微发亮了,周玉凤眼里的一切都是灰白,让她感觉像在梦游。但更让她触目惊心的,是出来以后看到前后楼幢的情形。“我们家后面的一幢楼房全倒了,再跑到前面一看,前面那一幢整个被震成了一片废墟。一楼有一家一个老奶奶和孙女一同压在一块水泥板底下,老人的白头发在风里飘,太惨了!”
扶着七十多岁的外婆,周玉凤跟着一家人来到附近的高粱地里。这时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天空开始下起了大雨,由于逃出来时十分慌乱,高龄的外婆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单衣,周玉凤的舅舅决定再回一趟楼房,为母亲拿被子和衣服,舅舅的提议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但是舅舅义无反顾地往回跑,任他母亲在背后哭喊着。万幸的是,楼房始终没有倒塌。“天亮后把活着的人集中起来一清点,我们三幢楼百十户人家只剩30多户了,其中我们家那幢楼的24户人家都没有一点伤亡!”
周玉凤家那幢楼虽然未倒塌,但也已摇摇欲坠,不许再有人进入。“部队里搭了大帐篷,30多户人家挤到一起,所有人都不允许再到房子里去。实在要去取东西的,就统一安排个5分钟左右,快进快出。”
灾难突如其来,且毁灭性极强,以至于人们都麻木了,伤痛甚至已表达不出来。“多数是一家人全闷死了,也有的只剩个一两个,但我几乎听不到有人嚎啕大哭。我一个同学叫白玉珍的,她父母在地震中都死了,她就一个人坐在地上,轻轻地哭。”“我看着那些,到后来都没感觉了,一切就像在梦游。你总觉得什么时候就醒了,但老也不醒。”
幸运
父母因故逃过一劫
对于周玉凤来说,最让她感到万幸的是,当天本来要住医院的父母因故没住成,逃过了一劫。周玉凤的父亲身体不大好,7月27日那天本来是要去唐山解放军255医院住院的,结果医院床位都满了,要他回家等着,结果父亲只好呆在家里。结果地震发生后,医院倒塌了,众多医生和病人被压在了楼板下面。
周玉凤的母亲,今年七十一岁的老人芦素梅回忆当年,除了庆幸更多的是感伤,”我当时在火车站旅社工作,原本那一周是要上夜班。但我是党员,那一周党员学习就调成了白班。结果地震发生,火车站被夷为平地,没听说有人生还。
“而与周玉凤换班的是一位小姑娘,也姓周。”那小姑娘才二十多岁,长得挺漂亮的,结果……“周玉凤一下子红了眼眶。
恐惧
见到楼房也不敢去
地震发生三天以后,救援物资陆续到位。“我们30多户人被集中到果园公社外面的菜地里,挨家发给油毛毡、木头之类,由各户自己搭小棚子。也就够钻几个人的。每天夜里,菜地外面各户轮流抽人值班,防止再有地震来。”
栖身之所解决了,饮食仍有障碍。“吃饭就吃大锅饭,部队食堂抬了两口大锅在空地上支起来,早晚煮稀饭,中午煮干饭,就是各种杂粮。肉啊蛋啊是别想了。”也就在那个8月,周玉凤第一次挑起了水桶。
因走亲戚而遭遇如此意外的舅舅坐卧不安。“舅舅本来是打算8月1日就回南京的,结果地震以后哪也去不了,急得不得了,天天嚷着要回去,外婆也呆不下去了,都要走!可哪有车啊?跟家里也联系不上,我舅妈天天跑到他的单位去哭。一直捱到地震发生20天以后,火车通了,坐到天津又转车回了南京。”
后来,各家自己动手,在菜地上盖起了一间间简易房。而周玉凤全家则在当年10月底随着转业的父亲迁至南京六合。“回南京之前,我们一家到天津、北京去玩了一圈。在天津住的那天晚上,旅馆房间在楼上,我11岁的弟弟一看是楼房怎么也不敢上去,哭着说怕地震。结果母亲哄他一直哄到半夜。”
庆幸
劫后重生十年一聚
劫后重生,更加凝聚了全家人的感情,每过十年,这家人都要聚会一次,如同大家在一起过生日,感谢上苍赐予他们的第二次生命。
这次相聚是第三次了,团圆的人少了周玉凤的外婆和父亲,但倒是多了好几个小朋友。周玉凤高兴地指着几个孩子说:“这个是我舅舅的孙女,这是我叔叔的孙女……”对于长辈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周玉凤的母亲芦素梅笑着说:“是我们的幸运才有了你们的生命啊。”
晚上六点半,聚会开始,全家人老老少少站了起来,将酒杯举起并聚在一起:“感谢老天,让我们躲过了那场灾难,让我们三十年后还能在这里相聚!”
碰杯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快报记者 吴聪灵
解璐 实习生 文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