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南京·说吧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破格”录取周辰,且慢喝彩
· 公园晚点关门又何妨
· “禽”过拔毛别再重演
· 读者挑刺
· 七嘴八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破格”录取周辰,且慢喝彩
  (说吧 头条)“破格”录取周辰,且慢喝彩

  今日话题            

  金陵中学发明“眼球鼠标”的小发明家周辰将被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破格录取。早在高考前,小发明家就很担心达不到本科线,上不了理想的大学。高考成绩揭晓后,周辰的考分为528分,没有达到本二线。

  (7月28日《现代快报》)

  读者快评            

  周辰没能撼动机制

  没有达到本二分数线的周辰直到本三批次才“名花有主”,其中虽然也包含了南京大学专家们的努力,但是大学招生机制上的格局难破,还是不难看出。

  周辰显然是难得的人才,但是国内高校唯分数是举的招生体制却依旧成为他难以逾越的门槛,除非是有着自主招生权的大学相中他。国内的一些高校确实开展了自主招生的试点,但是他们的权力是有限的放开。这些高校看似自主的背后都依旧拖着一根高考的尾巴,分数线依旧是不能动也动不得的硬杠杠。

  人类的进化终要甩掉尾巴,对于尚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国内高校招生体制而言,何时脱掉“唯分数”这条尾巴,才算是真正进化到位。

  白下区 雅力

  “特殊人才”如何界定

  “特殊人才特殊对待”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可操作性如何呢?谁来评价某人才已“特殊”到了需要“特殊对待”的程度?只凭学校推荐及录取方面试录取有多少透明度,这就不好说了。周辰同学有“眼球鼠标”的硬指标在手那是没啥说的,但其他人呢?靠专家鉴定?媒体挖掘?据说某大师在解放前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语文满分,数学零蛋,结果教授将其破格录取。这事放在高喊“特殊人才特殊对待”的今天怕也无人敢有如此魄力吧?

  “特殊人才特殊对待”是件好事,但好事多磨———必须要靠各界人士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出一条科学、公正的考核良方来才能真正付诸实施。否则,“周辰事件”冷却之后,我们会发现是空欢喜一场。申猴

  别让破格践踏公平

  我不太了解今年的具体录取政策,但我知道今年曾有招生负责人表态:“不在政策之外多录取一人!”我想知道南大金陵学院破的是什么格?既然够不到“门槛”,南大的专家又是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使他能够跨进名校大门?是为他临时量身定制了某项政策,还是钻了现行政策的空子?是另外增加了招生指标,还是挤占了别的考生应享有的机会?

  特殊的人才可以受到特殊对待。我们没有理由让一名具有创造力的孩子牺牲在残酷的高考独木桥上,更不希望他的才能被死板的高考制度扼杀,但是,我们同样不希望出现太多的破格,不希望高考录取的公平受到践踏。周扬

  悲剧当成喜剧看?

  周辰并没有因为他的天才发明而真正获得什么“破格录取”,清华、北大、复旦、南大这类国内一流高校,没有为他敞开胸怀;众多的二流本科院校,也没有将周辰当作一个金元宝来看待。周辰所享受的“破格录取”,不过是上了原本就可以上的“本三”。应该说,这完全是正常状况下的录取,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魔棒下的顺理成章。

  我是高中教师,指点过很多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我就有过三百多分的学生,进某名牌大学什么学院的例子。我不知道,那是否也算是一种“破格录取”?

  周辰的故事,应该说是高校招生中的一种悲剧,我们的媒体,怎么把这样的悲剧当成喜剧来歌颂呢?

  刘祥

  如此结局有啥可喜

  一个小发明家本该上一所重点大学接受一流专家的指导,但却在分数至上的高考面前沦落到本三,有啥可喜———在这里没有贬低金陵学院的意思,但事实确实如此。

  高考作为人才选拔机制的“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能左右人们的价值取向。而如今,创造能力敌不过应试能力,创新人才败给了“考试机器”,面对此情此景,又有多少人会首选素质教育而放弃应试教育呢?显然,后者的“诱惑”更多,明显占有更大的“优势”。

  而这种选择从本质上讲,恰恰就是一种逆淘汰。这种逆淘汰,淘汰的不仅仅是考生这样一个个体的追求,更让一个民族的创新精神随风飘散了。小妮子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