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213.tif
· “死去”的大哥又回来了
· “死去”的老人又回来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6 年 7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朗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死去”的老人又回来了
20年前,他离家出走;20年后,家人已经不认他了
  20年了,

  老人整整流浪20年

  6月下旬的一个下午,一位85岁的老汉来到镇江市大市口派出所求助,他自称名叫王宝镇,1987年离开镇江老家到了陕西宝鸡,今年6月13日回来后没有了住处。此前他居住在镇江千秋桥北,有个老伴,名叫陈玉兰(化名),今年78岁,夫妻俩在年轻时曾经领养过一个儿子,目前都还健在。派出所将老汉妥善安置后,通知了千秋桥北所属的鼓楼岗社区居委会,几天后,居委会主任李兰珍将老汉安顿在了花山湾的一个旅社内。

  7月14日,记者见到王宝镇。尽管已是垂暮之年,但老汉的思路还比较清晰。“当年我和老伴闹矛盾,一气之下就离开家再也不想回去了,后来我又去了宝鸡。”。

  王宝镇以前在镇江是个理发师,到宝鸡后干上了老本行。记者在一张由宝鸡市人民政府发放的“寿星优待证”上看到,老汉的落脚地是宝鸡市陈仓区。“我的户口不在宝鸡,没法享受低保,给人理发又赚不到什么钱,自己年纪大了,便想回家乡养养老。”

  6月13日,王宝镇买了一张由宝鸡到镇江的火车票,连同仅有的1000多元现金放在包裹里,没想到竟被偷了,无奈之下,老汉到当地的救助站求助,经过两次转车,最终踏上归乡之路。

  户口注销,

  老汉已经“死亡”

  6月14日,王宝镇回到了阔别已20年的故乡,在这期间,王老汉发现,他在镇江的户口竟被注销了。

  居委会主任李兰珍通过调阅户籍档案发现,王宝镇的确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1998年在千秋桥北某号的户籍记录上还有王宝镇、陈玉兰等四人的名字,到了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入户后,王宝镇被莫名其妙地申报了死亡,2002年,王宝镇的户口正式被注销。

  因为户口问题,老汉在镇江养老的打算落了空,“福利院不愿接收我,因为我在镇江有住房有子女,达不到去福利院的条件。救助站也无法收留我,因为我不是外地人。”,此外,由于户籍簿上没有老汉的记录,王宝镇也无法到有关部门申请低保。这让老汉陷入两头没着落的尴尬境地。无奈之下,老汉想暂时回家居住。

  6月下旬,王宝镇在社区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千秋桥北的老家。

  想回家,

  遭到养子拒绝

  王宝镇的突然出现,并没有给家人们带来惊喜,相反却遭到了养子的冷淡拒绝。周围邻居向记者反映,王宝镇1982年为了家庭琐事和陈玉兰打了一架,当年就离家出走到小米山茶场呆了几年,此后就再也没有回家过。在一份由居委会出示的调查情况说明上,还有居民反映曾看到老汉在小米山茶场时和一个女人同居过几年。

  对于王宝镇的做法,陈玉兰至今仍然耿耿于怀,她表示,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感情,不希望他来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而王宝镇的养子事后也写了一份情况说明:“领养我时,我只有3岁,从我懂事起,我只知道我妈妈(养母)…….”而自称是他爸爸的王宝镇,“常和我养母吵架,打我养母。养母已经快80岁了,他(王宝镇)尽过一点点责任吗?我们全家一直都没有王宝镇这么一个人的概念。”

  双方的关系,

  依然僵持

  对此,法律人士则持不同意见,镇江的著名律师王学剑认为,1998年的户籍登记上有一家三人的名字,由此看来,夫妻二人和养子是合法的收养关系。尽管养父没有尽到抚养义务,但是我国《收养法》强调夫妻收养子女必须是夫妻共同收养,只要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没有解除,成年养子女对养父母的赡养义务就不能免除。

  据了解,由于双方的关系始终处于僵持,王老汉目前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李兰珍表示,王宝镇已注销的户口将重新被恢复,但会对他的户口实行“同号分户”(同个门牌号不同的户),这样,老汉就可以办理低保了。

  快报记者 刘劲松

  通讯员 刘明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