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论锋生】
7月6日的《黑龙江生活报》报道,大庆市红岗区有一神奇村妇吃“六六六粉”上了瘾,已经吃了四五年。这种剧毒农药于她是“嚼起来又脆又香,简直是人间美味”,现在一天得吃二三十次,一次一小口。为让记者信服,她当面“表演”,用手捏了一小撮“六六六粉”,放在嘴里,慢慢地品尝。
剧毒农药就算真的吃不死这个“神奇”的村妇,也起码有害身体,村妇自己都说已中毒过五六次,因此,对于村妇自述的“神奇”经历,即使不能证伪,也总不能因此就当真。无论如何,那位记者绝不能为给自己的报道增加“可信度”,而忍心让村妇再吃下这“一小撮”“毒药”。
尽管凭常识也能作出真伪的判断,但显然那位记者宁愿相信这“一小撮”是真的毒药,因为这样,他这篇报道才有“价值”。然而,也因此,愈加显示出那位记者的不负责任。本来,他应该首先与医院等有关方面联系,尽早地弄清真相,即使村妇真是嗜剧毒农药成瘾,也可尽快帮她“戒掉‘毒瘾’”,因为如她自己所说,这是她的“最大的愿望”。而急着把她的“神奇”报道给公众,显然只是那位记者的“最大的愿望”
话说回头,村妇吃毒药成瘾,只是她的自述,即使当着记者的面吃下的“一小撮”,是否真是毒药也并不能证实,那么,这篇报道就至少有似真似假、亦虚亦实之嫌,而这恰恰是新闻记者的大忌。记得苏联作家柯涅楚克的名剧《前线》中有个新闻记者“客里空”,专门以无中生有、瞎编硬造为能事。当然,还不能说这篇报道一定是弄虚作假,但如果心态浮躁,一心以吸引眼球为目的,那么也就必然要把哗众取宠、骇人听闻作为卖点,因此编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客里空”式新闻,其实也不可避免。显然,无论吃“六六六粉”上瘾是真是假,这篇报道折射出的,都是那位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
(钱夙伟 浙江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