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 卢兆盛
前几天回老家,到家时太阳刚落山一会儿。母亲挑着一担水桶,正准备去村前菜园浇水。我急忙从母亲肩上接过担子,跟着母亲去了菜园。
入秋后,老家一带没下过几场雨,天干物燥。无奈,年逾八旬的母亲每天都要去浇菜。好在离菜园十多米远,便是一条潺潺流过的小溪,日渐变浅的溪水,为母亲的菜园抗旱提供了还算充足的水源。
因为母亲每日的辛勤浇水,不到半亩地的菜园,所有的蔬菜都保持着良好的生长态势,似乎受到旱魔的伤害不是很严重。辣椒、茄子、西红柿照样果实累累,扁豆、黄瓜、苦瓜、丝瓜们依然藤蔓葳蕤,枝叶葱翠,整个菜园仍旧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种了一辈子庄稼的母亲,自然也是一位种菜里手。小时候,一到夏秋季节,我常常在放学后跟着母亲去浇水,久而久之,也学会了不少浇菜的方法和技巧。
其实,因季节和蔬菜品种及蔬菜生长阶段的不同,浇水的次数与水量也是有区别的。
炎炎夏日,久旱少雨,浇水就必须做到“勤”。只要不下雨,基本上每天都要浇一次水,否则,那些耐旱力弱的菜很快就会被晒蔫。而浇水时间应以黄昏或清晨这两个时候为宜,最好是选择傍晚太阳落山后。此时,白天的高温已然大幅下降,蔬菜们在漫漫长夜里更容易吸收、保存水分。如果是清晨浇水,则以太阳出山前为佳。此时,地面温度还比较低,浇下的水不易蒸发,可以多滋润一下泥土。
至于到了初秋,正是“秋老虎”疯狂肆虐之时,浇水的频率与水量也跟炎夏时差不多。随着季节的延伸,到了深秋、暮秋,浇水的次数将逐渐减少。
仲秋时节,恰逢白露、秋分节气,正是播种萝卜、白菜、菠菜、大蒜等越冬蔬菜的黄金时段,但雨水过少,天气干燥。育苗期间以及菜秧栽种之后,仍要适时浇水。尤其是播下了种子的“苗床”,还要覆盖上一层稻草,以防鸟雀啄食种子,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给“苗床”保湿;水浇下后,稻草将会保持更长时间的湿润。
浇水离不开工具,而浇水工具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老家人通常用短柄木瓢和长柄竹勺浇水。后者用碗口粗的竹筒锯成,高约二十厘米,底端即为竹节;于竹筒上半部相对两边各凿一孔,用一根木棍穿入两孔,一个实用耐用的长柄竹勺便算制成。
长柄竹勺多用于远距离浇水。站在一个位置,便可以将水浇到足够远的地方。此外,还有一种竹漏勺,也经常会用上。因其底部钻有众多细孔,浇水时,水从这些细孔中自上而下浇到菜地上,宛如一个小小的瀑布。这种漏勺,舀水后,慢速滴漏,一般多用于给“苗床”及初生的菜秧浇水。
浇菜,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但更多的是开心,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