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4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爱养鸽子的大爷 感染上“鹦鹉热”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肺部已感染
医院供图

爱好养鸽子的刘大爷(化姓)身体一直很好,不久前他开始持续发烧,最高烧到了40℃,在排除普通感冒、甲流等十多种疾病的可能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团队成功揪出元凶,刘大爷竟是感染了“鹦鹉热”。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医院上报后,经疾控部门调查后确认,这是江苏省今年发现的第五例“鹦鹉热”患者。

通讯员 孙利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晓宇 综合疾病防控中心、澎湃新闻、人民网

爱养鸽子的大爷,突然发烧一星期

家住连云港灌云的刘大爷有养鸽子的爱好,7月份开始他持续发烧,长达一个星期,最高时体温达40℃,辗转多家医院都未见好转。等到住进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时,他已经出现胸闷、乏力、心悸等症状。诊疗团队通过宏基因mNGS检测技术等精准化治疗技术,最终确认刘大爷感染了“鹦鹉热衣原体”。医院高度重视,立即上报,经连云港市疾控中心和江苏省疾控中心人员调查,最终确认刘大爷是今年江苏发现的第五例“鹦鹉热”患者。

据介绍,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类人畜共患病,人类并非其天然宿主。其发病率仅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左右,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鹦鹉热衣原体传播途径广泛,人类通常通过吸入受感染的鸟类排泄物中的鹦鹉热衣原体而感染。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处理鸟类排泄物或在鸟类栖息地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颗粒时。除了吸入途径,人们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鸟类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者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和物体后,再触摸口、鼻或眼睛而被感染。全球范围内极少有人传人的报道,虽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鹦鹉热衣原体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尤其是在急性症状期的患者。

人在被病鸟啄伤、抓伤或者屠宰拔毛时,就可能通过呼吸道感染。就算没有主动直接接触,居住或工作的环境旁有很多鸟禽类,吸入了病鸟的干燥粪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气溶胶,也有可能“中招”。

在使用病原体敏感药物10天后,刘大爷体温恢复正常,逐渐好转,目前已康复回家。

感染“鹦鹉热”后有哪些症状?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影响鸟类,但也可能传染给人类。这种病症在养鸟爱好者和禽鸟类从业人员中较为常见,但人群普遍易感。

鹦鹉热的潜伏期通常为5~21天,最短3天,最长可达45天。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痛、咽痛、胸痛等,常伴有大汗、恶心呕吐,严重时甚至难以站立。多数患者有呼吸道症状,如干咳,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严重患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肺水肿等。值得注意的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后,临床表现可能多样,从类似流感的轻微症状到危及生命的严重肺炎不等。因此,对于有鸟类接触史的患者,出现发热等类似流感的症状,同时有肺炎的表现,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采取这些措施有效预防鹦鹉热

1.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特别是在处理鸟类或其排泄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和手套。

2.避免直接接触受感染的鸟类或家禽,尤其是它们的粪便。定期清洁和消毒鸟笼或鸟类栖息地,使用水或消毒剂润湿表面以减少尘埃飞扬。在接触鸟类或其粪便后,要及时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

3.从正规渠道买宠物鸟,避免收养来历不明或未经检疫的鸟类。

4.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禽类产品。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鹦鹉热的风险。如果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并且有鸟类接触史,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