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后,南京迎来高温天气。专家提醒,随着盛夏的到来,务必做好预防中暑的准备,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先兆,还有一些防治中暑的误区,都应该引起重视。 通讯员 杨璞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张宇
中暑也分级,先兆中暑莫大意
“很多人对中暑的理解与认知不够充分,这是很多中暑患者直到出现重症才就诊的原因之一。”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润华介绍,中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三级:
一是先兆中暑。会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
二是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
三是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
六类人属于“中暑高危人群”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润华告诉记者,以下六类人属于“中暑高危人群”:
一是心血管病患者。炎热会使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二是腹泻患者。由于反复腹泻以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三是糖尿病患者。因为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病变和周围神经变性,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和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积蓄体内,但患者往往感觉不出来;
四是孕产妇和婴幼儿;
五是老年人。老年人新陈代谢不如年轻人旺盛,不易出汗,机体无法及时排热,致使体温过高,发生中暑。还有的老年人天热舍不得开空调,不能及时降温,即使在家也会中暑;
六是户外工作者和运动者。户外高温的环境下,人发生中暑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持续高强度劳动或者剧烈运动更容易中暑。
中暑如何预防?衣食住行都有讲究
饮食方面,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应适当喝一些盐水,补充身体中随水分蒸发而被带走的微量元素。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蛋、奶和豆类;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黄瓜等。关于冷饮,其实吃得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温度短期降低会影响人体消化系统,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能正常运行。
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阳帽。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
防治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
夏季,很多市民家中都备有藿香正气水,认为可以防治中暑!但是专家指出,藿香正气类药物属于中医温热型制剂,不适合治疗中暑。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王勇副主任中药师介绍,藿香正气水的功用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并没有“解暑”“祛暑”等功效说明。作用类别为“暑湿类、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从这个角度来看,藿香正气水似乎确实不是解暑的中成药,那么,防治中暑的说法又从何而来?
藿香正气水不能治西医的中暑,但能治中医的“湿暑”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杨润华介绍,西医所说的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通俗的理解中暑是由高温引起、病情比较急的。所以,属于温热型的藿香正气类药物治疗西医所指的中暑的确有些不合适。
杨润华介绍,中医把中暑分为三大类:阳暑、湿暑和阴暑。阴暑是因为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房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而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症状,主要表现是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针对湿暑症状用什么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因为它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孙刚介绍,夏季暑湿,人们常感到头痛胸闷、浑身酸沉、胃口不好,甚至上吐下泻。此时可选用藿香正气系列的防暑(防湿暑)药品,但幼儿和年老体虚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酒精过敏者应慎用藿香正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