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吴晓平
话到嘴边留半句,理从是处让三分。这句名人哲理,愈老体会愈深。
记得那时年少轻狂,因节目火爆,也写过几本书,被邀请四处演讲上课,就以为自己真的才高八斗了。有一次去南京外国语学校,心想我给大学生、研究生都讲过课,给一帮中学生讲,有何难哉?所以也没备课,信口开河,想到哪就说到哪,还让同学们任意提问。结果,一个小屁孩递上一纸条,问我对岑凯伦的书有什么看法?其实我看到纸条就有些惊惶,天晓得这个岑凯伦是何方神圣,哪路神仙?更荒唐的是,我不认识那个该死的“岑”字,读纸条读作“今凯伦”,学生们哄堂大笑,我恨不得找地缝钻下去。
那时每天上节目前,我都会先听广播,然后再读报纸,确保不漏当天新闻。这天早上听广播说“干滚水”亚硝酸盐含量高,对人体有害。干滚水是什么玩意儿?我一头雾水。到办公室打开报纸,噗嗤笑出声来,原来所谓“干滚水”应该是“千滚水”,就是我们办公室经常喝的那种自动加热饮水器里的水,估计播音员没看清楚,读错字了。于是我上节目读到这条新闻时,特地幽了一把默,说我早上听广播,大概是播音员一大早眼屎没扒干净,“千”字看成“干”字,害我猜了很久。结果下节目不久,兄弟台的同事就打电话来告诉我,说你老吴怎么这么损?本来人家只是一小口误,领导不知道,被你这么添油加醋一说,人尽皆知,领导当作重大播出事故要严肃处理。可怜人家小播音员扣奖金事小,年终考核万一不过关,丢了饭碗你就罪该万死了!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想想我一时图口舌之快,误人前程,真是罪该万死呀!
其实我这一辈子,就因为嘴不带刹,也不晓得吃了多少苦头。记得当年刚进报社,因为此前发表过许多作品,还在全国获过奖,对前辈老师也就有些不恭。那时我主持的“小小说”栏目,在全国影响很大,一些专业文学翻译家也会投稿过来。一次,我编发了一篇森村诚一的作品,稿件发过去,迟迟不见批复,我就去上司那儿询问。估计上司是想敲打一下我的傲气,仰着下巴说:“小吴啊,我们是全国发行的名牌报纸,你主持的又是名牌栏目,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家,就不要编过来了!”说完,将那篇稿件掷还我。如果不是他当时倨傲的态度,如果不是他扔过来的作品恰是森村诚一,我也就忍了这口气。但他偏偏扔过来的是森村诚一,我忍不住顶撞说:“森村诚一还是无名之辈?他要是无名小辈,我这辈子也就不写小说了!”顶头上司一见我竟敢出言顶撞,立马说,好,我不跟你们这些搞文学的酸生儿磨牙,我们打个赌,上街随便找几个人问问,若有一半人知道他的名字,我就承认他有名。
其时,电影《人证》正在中国上映,森村诚一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我和他拿着这篇稿子楼上下跑,逢人就问,结果是人尽皆知。有一个跑农业新闻的记者还没好气地怼我们,就你们搞副刊的有文化,我连森村诚一都不晓得,你当我是幼儿园抓屎娃娃!
眼看上司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办公室的同事出来打拦停,叫我不要再和领导打这个赌了。我说,不赌可以,那篇稿子必须发!气得上司抓过笔,刷刷签了字,扔下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