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新闻从业者在朋友圈爆料称,自己在网上团购预订一家云南旅行社时,因为持有记者证,被客服建议不要跟团。(据7月18日极目新闻)
这并不是某位新闻从业者单方面的说法,上游新闻记者咨询了多家旅行社,回应几乎都是“谈记者色变”:“我们没办法接待记者,也没有旅行社愿意接待记者。”“导游都不敢收这种,万一他过来就是为了搞点新闻呢?”“不收这种敏感行业的(游客),比如说律师之类的。”
旅行社禁记者、律师参团的动机不难理解。无非是怕记者在游玩的时候,顺便做几个“爆款”,也怕记者来暗访查证做监督报道。而律师维权意识比较强,万一旅行社在服务游客过程中触犯了哪条法律法规,而律师又较真,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虽说一些旅行社的禁记者、律师等职业人员参团的“算盘”看起来打得十分“精明”,但显然这种“精明”过了头。记者也好,律师也罢,毕竟都是消费者,禁记者、律师参团,岂不是有侵犯消费者权益之嫌?实际上,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曝光部分云南旅行社明确规定不接受律师、记者或导游等职业人员参团,随后相关平台进行了整改。律师表示,这类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前车之鉴,言犹在耳,旅行社怎能置若罔闻?
其次,防得了记者、律师,就真的防得住旅行社的违规行为被曝光吗?恐怕也不见得。从近年来曝光的众多涉旅游的负面信息来看,大多不是由记者而是由游客拿着手机拍出来发到网上才引起舆论关注的。
与其把功夫下在防记者、律师上,不如将记者、律师满不满意当作是服务的试金石,用真诚获得好评,赢得民心,包括尽量减少购物环节、优化旅行社与导游分成等。怕就怕有问题藏着掖着,结果问题越积越多,闹到最后谁都视某地为畏途,那才叫一个得不偿失。安徽 王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