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白,夜花红,玉米吐银丝,秧苗葱茏……”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街道武圩村“绿色原野”农场内一片欣欣向荣。在这里,农场主殷开龙秉持全电化“绿色种植”理念,用6年时间一步一步将荒芜种成了希望,完成了从电力人到新农人的身份转变。
今年66岁的殷开龙曾是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2017年9月30日光荣退休,也是在那一天,他拿到了武圩村200亩土地的使用权,决定在土地里再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2018年,种地第一年,殷开龙精耕土地、整理沟渠、查阅资料,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和咨询周边农户,种下了第一批小麦与玉米,收获了3000根玉米、10万斤小麦。
丰收给了殷开龙勇气,他决定利用自己的“电力背景”,蹚一条“电气化数字化农业”的新路子出来。在进行了整体考察规划后,他决定建全电大棚种蔬菜水果。
“土地不能单种粮食,蔬菜水果有些露天种没问题,但对温度湿度要求高的就要进大棚,用电调节。”殷开龙向宁海供电营业厅递交了用电申请,电很快就通了。
走进殷开龙的阳光大棚,按下按钮电动保温卷帘缓缓卷起,阳光倾洒下来,两个大型通风风扇昼夜不停。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给作物吸收。至此,大棚外种植小麦、玉米、火焰蔘,大棚内种植火龙果、燕窝果等,农场丰富了起来。
2019年,殷开龙在加工厂房屋顶装上光伏发电板,成了武圩村第一个吃光伏饭的人。“厂房屋顶150平方米曾闲置,我就装了47块光伏发电板。”殷开龙说,农场的一切都在一点一点向着“绿色农业”目标前进,这条路自己走得满头大汗却欣喜而满足。
电气化大棚种植的瓜果蔬菜第1年的收获,殷开龙大部分送给了亲友。知道老殷的退休生活过得“麦黄瓜甜”,老朋友们纷纷前来打卡、买菜。为了方便大家找到地儿,殷开龙便给田地起了个名字,叫“绿色原野”。
一次,一位老同事带着孙子来到“绿色原野”,他发现孩子对农场的所有作物都稀奇,于是建议殷开龙让周边学校来农场进行研学。在老同事的撮合下,当地苍梧小学的小学生们成为农场研学的第一批客人。
殷开龙给他们讲农作物从一粒种子到结果的故事,引导他们从书本走向生活,亲近大自然,孩子们还变身“小农夫”动手体验农事农活。有时候孩子们要碰触用电设备,他又变身“电力教导员”,讲用电知识、屋顶上的光伏发电原理。
“种子是希望,孩子也是希望,种地让我的精神上无比富足,这比赚多少钱重要!”殷开龙一点一点探索着绿色农业,再也没有人问他“退休了为啥种地”,而变成了“老殷你这地要一直种下去”。
王晓宇 申甲雁 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