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南京眼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与活字印刷面对面,体验古籍“前世今生”
南大这门特色劳育课,上线后“秒光”
  老师现场讲解活字印刷过程
  学生印刷的作品
  扫码看视频

  南京大学开设了一门很特别的劳育课,深受学子欢迎。课程由南京大学图书馆开设,名为“传统印刷装帧体验与文化传承”,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活化实验室的8名老师,通过8个课时带着学子领略古籍的“前世今生”。

  5月24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系列课堂之一的《毕昇之约,凝萃聚珍——活字印刷》。

  

  现代快报+记者 于露/文 顾闻/摄

  从理论到实践,这门热门课程“秒光”

  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四楼,是古籍特藏部所在地,《毕昇之约,凝萃聚珍——活字印刷》课堂就设在古籍与地方文献阅览区后台,安静又特别。不多远,就是南京大学文献修复中心。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教具,拓印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组,字盘上摆放着活字,一旁还放置着棕刷等拓印工具。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怎么提出来的?活字印刷是怎么一回事?课程起始,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馆员周艳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理论讲解。首先,她带着大家对中国古代活字印刷史上三种重要的文献进行导读,分别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王祯《农书》中有关活字印刷的篇目和清代金简《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从文献中大家了解到,活字印刷技艺不断改进创新,由民间逐渐走向庙堂。活字印刷应用范围广泛,除了应用于传统的经史子集丛典籍外,还可以刷印连续出版物、公文档案、事务报告甚至彩票。时至今日,作为家谱的制作方式,传统木活字印刷仍然在中国某些地区使用和传承。

  “我们参考了许多文献,复刻出这套活字印刷流程。”对基础的理论有了初步了解后,南大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文献修复师张百慧为大家演示了从拣字、排版、固版、上墨、刷印等一系列流程,同时讲解了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据了解,这门课程上线后,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报名的火热程度可以说是“秒光”。

  8名老师各怀“绝技”,8节课程系统了解古籍发展

  古文阅读的顺序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印刷的排版顺序则要相反。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活字拣出后放入槽盘,并用顶木、夹条进行固定,而后上墨、覆纸、刷印一气呵成。轻轻揭下纸张,《诗经·关雎》篇便映入眼帘。

  “课程特别有内容,在老师协助下印刷出自己的作品,印象最深刻,很有收获。”参与课堂的法学专业大二学生孟政屹兴致很高,他平时接触传统典籍相对较少,这门课程让他感到很新奇。

  这堂课是“传统印刷装帧体验与文化传承”系列课程之一。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李丹介绍,课程分为8个部分,也就是8个专题开展,每课时人数为20人左右。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系列课程第一课就是让学子直面古籍,接触经典。接下来的几节课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纸质典籍的发展演变及生成形式,分为造纸、拓片、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色、饾版、古籍装帧等等。

  值得关注的是,这门课程由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活化实验室的8名老师一起参与。每位老师各有所长,从课程大纲设置、文案策划与宣推、教具研制与开发到课堂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每个环节精心打磨,力求为大家呈现有内容、有深度、知行合一的课堂形式。此外,还会与金陵刻经处等文化机构合作,扩大课堂空间,拓展同学们的视野。

  促进古籍保护与活化,让更多年轻人亲近传统文化

  在李丹看来,作为特色劳育课程,“传统印刷装帧体验与文化传承”课程的开设,不仅让同学们身体力行地体验劳动创造,在课程中学习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也让南大学子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早在2018年,南京大学图书馆就与艺术研究院合作开设了书籍装帧与设计相关的课程、讲座等,尝试将传统技艺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2022年秋天,图书馆正式申请独立开设“传统印刷装帧体验与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化地让学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前后五年时间,课程也在不断变化创新。比如今年的课程设置,穿插了理论讲解与实践,让同学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程的教具研发,采纳了南大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的智慧,在其建议下,古籍部老师时文甲通过激光雕刻机快速地刻出多个活字,供教学使用。

  “看起来是劳动实践,但每次都加入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比如本次活字印刷课程,带同学们学习了《梦溪笔谈》《农书》等关于活字印刷的原文;又如造纸课上,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天工开物》里关于造纸的记录,这其实是典籍里的中国。”课程的背后,更有着南大图书馆古籍人的初心,李丹说,把古籍里的内容活化到实际的课程中去,也是古籍保护和活化的结合。以前只有相关专业的同学才来看原本古籍,而常见的展览和体验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得不一定那么透彻,“我们想通过这门课程,把古老的典籍所承载的文化,用更通俗的方式,让更多专业的同学了解,进而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让更多专业的年轻人亲近古籍,亲近传统文化,加入到古籍保护的队伍中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