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星之磁锚
  《群星的法则》
  [英]乔·邓克利 著 罗妍莉 译
  海峡书局

  □蒯乐昊

  热爱思考的古希腊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古老学科的定义,比如“哲学”,在古希腊语中的含义是:“爱智慧”,比如“天文学”,在古希腊词源里,其字面意思就已经具备了高度的理性美感——“群星的法则”。

  在古代汉语的范畴内,能类比这种“法则”的,大约是那个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道”字。

  最早的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仰望星空,仅凭肉眼就发展出最初的天文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对于我们所处世界的理解。目前已知的最早天文记录,是在非洲与欧洲,距今已有超过两万年的历史,先民在骨棒上雕刻,记录下月相的变化,月圆月缺,那是夜空中最为明亮、肉眼可辨的事物。

  考古学家在世界的不同地方都发现了类似遗迹,公元前12世纪,苏美尔人和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人,开始在泥板上记录最早的星表;在爱尔兰、法国、印度……五千年的洞穴壁画里,人们记录天空中发生的不寻常事件:日食、月食、突然出现的明亮星体;古代中国人用河图洛书模拟星河流转,从而指导农时。古代人类发现天空的星星并不相同,他们把移动的行星和固定不动的恒星区分开来,夜复一夜地把它们的位置仔细绘制成图,系统性地撰写天文日记,试图发现规律。

  总之,星辰如此遥远,如此未知,但人类本能地相信它们如此重要,它们的任何变化,都不可能与我们无关。

  现代天文学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视野,相比起那些仅靠肉眼观测的古代人类来说,除了专业的高倍天文望远镜,20世纪有两项技术让天文学更加如虎添翼,一项是贝尔实验室的卡尔·央斯基在1932年发现,来自太空中的无线电波是可以观测到的。另一项是,同样来自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1969年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它可以利用电路,把光转换为电子信号,这比胶片更为敏感,天文学家可以借此拍摄到太空中更暗淡、更遥远的物体。

  简而言之,有了这两大技术进步,太空中除了可见光,连不可见光也纳入了观测范围。人类终于彻底突破了视力的限制,把目光投向了宇宙中那些目力不可及之处。我们可以观测到数以百万计的星系,研究诸如爆炸的恒星、坍塌而成的黑洞。

  不仅在空间上具备了恢弘的尺度,现代天文学在时间上也有了重大突破:光的源头距离越远,能回溯的时间也就越早。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宇宙中更遥远的部分在数千年、数百万年乃至数十亿年的面貌。

  普林斯顿天文学家的宇宙通识课《群星的法则》,便是这样一本激动人心的书,它在任何尺度上都可以挑战你思维的边界,但它又在用一个你知识结构之内的简单语言讲述。这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考验的是写作者真正的功力。

  乔·邓克利是当代女性天文学家,也是牛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博士,现在普林斯顿任教,她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宇宙起源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身跨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两大学科,对暗物质和宇宙暗能量研究亦有心得,优美的文笔和杰出的想象力,使她的写作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群星的法则》获奖无数,亦被BBC评选为年度最佳天文学和太空书籍。

  宇宙充满密码,但我们不再是毫无解码工具的小白。地球是如何在宇宙中出现的?我们在比地球更为宏大的家园之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地球在遥远的未来,又将拥有怎样的命运?其他行星上,是否可能有不同形式的生命存在?我承认,这些问题跟我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关,掌握了这些知识也不见得能让我生活得更好,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们可能成为我最关心、最好奇的命题,就像遥不可及的星空成为古代人最为重要的命题一样。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在康德的时代难以想象人类的道德律竟然会翻云覆雨变得如此之快,相比之下,反倒是我们头顶的星空,亘古、常在,其宇宙法则也依然坚实稳固,等待摇摇欲坠的地球人类去一再求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