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朱步楼
春夏之交,我和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的同事去安徽考察。到了皖南,就如行进在水墨丹青的长卷之中,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皖南山区,古村落灿若繁星,徽式建筑民居是水墨徽州的重要载体。著名的“画里乡村”要算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了。走近宏村,居高俯瞰,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村中的人工水系独具匠心,水圳绕家串户,与村中央的月沼相互贯通,山、水、人家相依相伴、佳偶天成、和谐自然。水圳上方隔一段会有一块条石,供来往行人相互避让,体现了徽州人礼让的风尚和徽式建筑的智慧。我们正穿梭于小巷中参观,天空下起了小雨。微风细雨飘来,湿了如虹的拱桥,湿了粉墙黛瓦,湿了雕花的屋檐,湿了高耸的马头墙,也湿润了我的心,仿佛陷入她如云似雾的温柔里。
徽州民居秉承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理念,建筑物体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黑白两色是其质朴灵魂。粉墙黛瓦飞檐翘脊,与荡漾在房前屋后的小桥流水一道,镌刻着千百年来的徽式审美,也成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徽韵。漫步呈坎,呈八卦图形的村居设计,巷弄纵横交错、老宅墙影斑驳、水塘倒影清澈,仿佛穿越千年的世外桃源。
村落里气势恢宏的建筑一般是祠堂。怀着对先辈的尊崇,我们走进了宏村的汪氏宗祠、龙川的胡氏宗祠、呈坎的罗东舒祠,都是高柱长廊、雕梁画栋。跨过高高的门槛,那一幅幅砖雕、石雕、木雕,精美绝伦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浸润美德的家训对联,将优秀传统文化揽入门厅庭院,承载了更多关于人生和家园的梦想。
牌坊是水墨徽州的独特标识,它们矗立在秀水灵山中、静默在苍烟夕照下,成为大美皖南的又一道风景线。这些牌坊,象征着忠孝节义,浸透着显赫威严,记载着风雨沧桑,彰显着历史底蕴。站在牌坊下,研读先贤的褒扬和教化题字,我们品到了儒家伦理的芬芳。
比徽式建筑更令人着迷的是徽州的文化。古徽州被称为“程朱阙里”,各个家族都尊奉朱熹的《朱子家训》,制定了严格的族规家训,重教崇礼、尊老爱幼、和谐互助、勤劳节俭等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明清时期,富甲一方的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热衷于投资兴学,书院、社学、家塾遍及城乡,“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于是,人杰地灵的徽州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房四宝,徽墨、歙砚、宣纸驰名中外。以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画家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潜心于山水、寄情于乡韵,让水墨徽州艺术地再现于宣纸之上,在将山水画艺推向新的高度的同时,也使徽州文化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在古徽州考察途中,邂逅一群群游客在网红景点打卡,看到一批批学生在村落边打开画夹写生,也遇见许多外国友人漫步小巷老宅寻古探幽。我深深感到:美到极致的东西,往往都是自然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水墨徽州,既是一幅凝重迷人的画,也是一首抒情动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