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铁路为何那么晚进入中国
  《铁路与中国转型》
  柯丽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3年2月

  □王振羽

  铁路之于人类社会的交通、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一巨大飞跃。当然,它也是工业化的产物与硕果。设若没有蒸汽机的发明,怎会催生铁路的迅猛崛起?但,作为交通工具进入中国的铁路,却遭遇了非比寻常的艰难曲折。这一曲折不易,已经被多人研究,而一德国女学者的研究与解读,可谓别具只眼,给人启迪,这就是柯丽莎的《铁路与中国转型》。

  鲁迅说,天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秦始皇翦除六国,一通天下,修筑构建万里长城的同时,也注重修路以经略四方,他当然是着眼于统治天下,这就有了直道、驰道、金堤等,不无国家战略层面的深邃考量。隋炀帝疏浚沟通大运河,是水路交通,是漕运南北,自然也是政治上的思虑,他大概没有平衡好治国理政的各种关系,很快就一败涂地,死在江都,替他人作嫁衣裳,为李唐强盛奠定基础。宋元以来,行政区划,多说路、行省,延续到今。朱元璋开创朱明,朱家子孙还是北筑长城,防御外患,落伍于时代潮流,最终败于满洲铁骑的入关南下,历史就此改写。

  如今,有人提出,中国近代史不是始于鸦片战争,而更应往前延伸到元明之际,这自然是一家之言。而不争的事实是,天下已经大变,不要说康熙、雍正,就是乾隆,也没有预见、观察到这一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历史巨变,还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洋洋得意、盲目自信。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是聪明练达的能员干吏,而他对西方的认知也很有限,还以为英国人的膝盖无法弯曲。坚船利炮,轰鸣而至。各种条约,纷至沓来。如何应对西方?怎样动员人力?何以实现富国强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中法战争也好,左宗棠抬棺西征也罢,沙俄染指东北处心积虑的就是以修铁路来满足其狼子野心,更有甲午之战,刘坤一、吴大澂等人在山海关内外的焦头烂额,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面对日军自旅顺、鸭绿江的长驱直入,日俄战争在中国上演的荒唐离谱。凡此种种,再争论铁路建设的有无,再喋喋不休铁路修筑是否会影响祖先风水,再计较外国资本的介入会否动摇国本,就实在是太过冥顽不灵、太过一叶障目了。现实比人强,正是在这样的前后大时代背景之下,张之洞离开岭南广州,沿水路北上,经上海到达湖北武汉,南北联动,修筑芦汉铁路,这一修,真是一波三折,坎坷不断。昔贤整顿乾坤,缔造都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柯丽莎在美国的一家图书馆内看到的是关于沪甬杭、南粤、津浦这三段铁路修筑运营的有关资料,她细读之后,大受启发,兴趣顿生,尔后是她由此而步步深入,细究此后铁路建设在中国的跌宕起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进入民国之前,也就是说,在1912年之前,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披荆斩棘,有了一定基础。当然,大清垮台的导火索,也与修路有关。这里的路,不是秦始皇的驰道,不是隋炀帝的水路,而是如今的铁路。

  进入民国,孙中山曾有满腔热血,就任铁路督办,却很快就明白,他的设想难以实现。一战前夕,欧洲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这是因为战争的阴云笼罩。一战之后,二战之前,中国的铁路怎样推进,这一轨道交通如何管理?民众的时间观念、出行习惯如何调整?京沪线、陇海线、京广线,纵横中国大地,有战争的纷争,有军阀的袭扰,有地方势力的较量,有铁路沿线的各种利益的纠葛,柯丽莎都注意到了,也都尽其所能,一一梳理,一一解读。柯丽莎的研究,以制度和机构切入,围绕人的能动性,以津浦铁路为主线,利用大量的原始档案,就铁路的技术、管理、市场贸易、人口迁移等,探究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近代的深远影响。柯丽莎借助于铁路这一视角,考察百余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中国的具体国情、纷纭人事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这一新生事物。

  柯丽莎在书中反复使用“机构”这一概念,她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解读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问题,构建出关于中国铁路的综合性叙事。通过这一梳理,她也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宏大议题展开深入而非浮泛的讨论。她谦逊地说,自己的研究不是中国近百年的铁路史,不是整体性的描述,只是在局部点面上的勾勒,她遗憾于没有涉及满铁,没有涉及更为宏观的铁路领域,大概也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就铁路在中国的艰难转型中的巨大作用,她更注意的是铁路本身的规划运营、科层管理,铁路内在的沟通磨合、自成一体。

  1949年以后的铁路建设与管理,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此书的翻译者金毅来自巴蜀,他对大西南的铁路建设因自己的出川求学而有着格外的感知。伴随着路轨的不断延伸,铁路建设与管理的更新迭代,柯丽莎探幽发微深入寻访到了当年的铁路工人、铁路的管理人员,留下口述史料,也留下特定年代的时代痕迹。柯丽莎还注意到了王晓华等人所撰写的《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征引文献,审慎精当。柯丽莎就新中国成立后徐州铁路局、郑州铁路局的运作状况也都有一定的涉猎,读来让人兴致盎然。

  铁路不同于水路的交通运输,一些城市的衰落源于水运的没落,铁路也不同于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输,自然也有别于航空运输,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它都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而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高铁时代不速而至,说铁路又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给人类带来色彩斑斓的故事传奇,也并非言过其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