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坚守

  □苏州 黄莉

  传统艺术怎么继承和传播?这一直是摆在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滕俊杰,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导演领军人物,执着耕耘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水土。最近,苏州媒体人黄蕾告诉我,滕俊杰破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成功地将多部地方戏剧拍成3D电影。他建议黄蕾看一下他近期热播的力作——沪剧3D电影《敦煌女儿》。

  抱着学习的心态,我们从苏州工业园区出发,忍着春雨中的堵车和堵心,驱车一个多小时,上午十点半跨进青浦镇苏宁影城六号放映厅时,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准点播放,敦煌人物的精美绝伦,大漠风沙的鬼斧神工,一下子把我们怔住了。我们甚至忘记找座位,呆呆地站在那里,向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向守护敦煌五十余年的樊锦诗先生致敬!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剧情。“一道佛光耀洞门,一缕祥云罩穹顶……”在茅善玉温婉的唱腔中,满头白发的樊锦诗推开一道佛门,经沙漠反射的几道耀眼金光刷的一下把观众带入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她的青葱岁月,回到五十八年前,樊锦诗从北大毕业刚来敦煌的场景。然后,我们就随影片走入了樊先生的生活,看到了她的成长,内心的挣扎,与世俗的斗争,历经生活的磨难,依然保持着对敦煌的挚爱,五十八年如一日,守护着中华文化瑰宝,她是艰辛跋涉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只骆驼。

  影片中最为感人的情节是三个出乎意料:一是初来乍到,大家都以为大城市出生的娇娇女生会扛不住,她出乎意外地扛住了。二是当时条件之艰辛出乎意料,泥墙屋,土坯房,内有鼠,外有风沙和野狼,与丈夫分居孩子没人照顾,她扛住了。三是有多次调离敦煌的机会,她出乎意料地放弃了。

  剧情之外,我看到了传统沪剧艺术中被注入了一股清泉般的现代活力。戏剧拍成电影早已有之,但大都是以室内录制方式将整个舞台剧原原本本地搬上屏幕。这次,是真正意义上“戏剧+电影”的融合尝试,使沪剧不再囿于窄小舞台,合理解决了戏剧传统的叙事节奏、空间调度和程式表演,向影像审美转化碰撞中的矛盾问题,将戏剧的“写意”与电影的“写实”完美结合,展现了沪剧跨越媒体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和生命力。

  滕俊杰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天地有多大,戏剧场景就可能有多大。电影实现了戏剧“自由”,戏剧有了实景,让人感觉不是在“演戏”,随着镜头在浩瀚大漠、敦煌洞窟、黄浦江畔、珞珈校园、未名湖畔等切换时,我们如同置身其中,大西北的原始荒凉和洞窟佛陀的美轮美奂,冲击着观众的艺术感官,樊先生的故事一下子有了历史纵深感,其“敦煌守护者”形象则更为鲜活真实和熠熠生辉。在展示恢弘场景的同时,“戏剧+电影”创新实践又向我们昭示,突破了舞台的框架限制,戏剧便消除了距离感,贴近了生活,展现得精细入微。《敦煌女儿》充分运用电影的推拉摇移手段,我们可以看到演员细微的情感变化和表情演绎。担当主演的茅善玉委婉的唱腔和深厚的表演功力,使人物形象愈加生动丰满,这是舞台效果所不可能达到的。运用电影的实景化和影像化,借助清晰的字幕,使沪剧这一地方性艺术的传播区域不再局限于上海本土,大大增加了沪剧艺术的受众面。一位年轻的北方朋友原本看不懂沪剧也从来不看沪剧,经我推荐观看了该片,这一次,他说他看懂了,并且感动了。我知道,这是导演滕俊杰最想听到的话。

  观赏过影片后,黄蕾对我说:“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常不容易。滕俊杰成功了,《敦煌女儿》荣膺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等奖项。我从中得到了启发,对于昆曲和苏州评弹的发扬光大,极具借鉴意义。”

  我说:“樊锦诗先生的故事告诉我,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坚守,意味着告别蜻蜓点水和浅尝辄止,拥抱厚积薄发和久久为功,永续文化的尊严和价值。樊先生的坚守,滕俊杰的坚守,我从影片中都感受到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