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文化/中国大运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童寯故居近期开放,手绘稿1:1复刻
  修缮后的童寯故居内展出了不少设计手稿复刻件
  童寯故居

  4月12日下午,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文昌巷52号的童寯(jùn)故居举行开幕仪式。东南大学、秦淮区政府、历保集团及相关领域专家参加活动并致辞。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经过近一年的修缮,童寯故居将于近期开放。未来它还将和附馆一起打造成为童寯纪念馆。

  

  通讯员 秦萱 肖敏 现代快报+记者 徐红艳 文/摄

  建筑大师童寯在此度过了幸福安宁的后半生

  童寯先生是中国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一代宗师,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建筑四杰”。 他的一生主持或参加了100多项工程项目,建筑作品遍布南京和上海等地。

  童寯住宅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文昌巷52号,由童寯先生于1947年亲自设计,并长期居住。住宅为独立庭院住宅,按照英国别墅风格建造,整体系两层砖木结构,采用毛石墙基座、红砖清水外墙,斜屋顶上覆以红色平瓦,朝南为大面积白色玻璃窗,自然采光充分,空间流畅。庭院内植有火焰松和木兰等各类花草树木,全年常青,四季花香。该住宅于1992年3月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维护并有效利用,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秦淮区政府、东南大学与童寯家属联合建设童雋纪念馆。经过一年的修缮,童寯故居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建筑本体修缮。

  “我们家从来没来过这么多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寯先生之孙童明的一席开场白,让现场笑声不断,在开幕仪式上,作为童寯家属代表,童明发表致辞。在赴上海读研究生前,童明也一直住在这座二层小楼里。

  “祖父平时在家里都是非常严肃的,但我们都很爱他,在这里他度过了非常幸福和安宁的后半生,其间祖父也从事了大量的学术性研究和创作。”童明由衷地感谢各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使得建筑依旧原样原貌地维持到了今天。在他看来,童雋故居在建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南京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它凝聚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时光,还是整个社会的集体记忆。

  微更新复原故居原貌,将于近期对外开放

  童寯纪念馆的修缮设计工作由童明教授联合东南大学共同进行。在前期策划方面,他们对建筑整体构架、功能用途进行研究,共同探索童寯故居及附馆未来整体运营方向。在修缮设计方面,童明及东南大学设计了故居修缮方案,并为童寯纪念馆新馆设计图纸方案,在完美复原童寯故居的同时,也为后期童寯纪念馆的开发利用、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历保集团作为故居的修缮实施单位,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始终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建筑进行保护修缮。主要实施内容为对主屋屋面进行防水处理,采用原尺寸、原构件对破损的旧瓦、望板、木椽等进行局部更换;对楼梯承重部位进行局部加固处理;对清水砖墙进行清洗、勾缝,对破损的墙体进行局部修复,铲除空鼓剥落的水泥砂浆墙面并进行重新粉刷;对南、北辅房及围墙进行基础和墙体加固处理、修复原有家具等。

  目前,童寯故居一层客厅、二层卧室及其他主要房间均已按照童寯先生生前原样恢复布置。一些小细节也突显了童寯先生设计的精巧和修缮工作对老宅印记的复原。比如,如今在通向南院的门上,还能看到一扇狭小的门。据了解,童寯生前非常爱猫,于是特意给猫留了扇小门,方便猫咪进出房间。为了方便游客参观,童寯生前的一些水彩、手绘稿等作品,进行1:1原样复刻,在墙面、书桌上展示了出来。

  童寯纪念馆由童寯故居与新建附馆两部分组成。在童寯故居西侧将建设一座附馆,为童寯纪念馆的日常营运提供必要的使用空间。目前,童寯故居展陈工作已结束,将于近期对外开放。预计2023年底完成附馆建设,届时童寯纪念馆将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后的童寯纪念馆将成为一座有关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史的小型博物馆,承担收集、整理、展示、研究功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