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3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时间深处
  《深时之旅》
  [英]罗伯特·麦克法伦 著 王如菲 译
  文汇出版社

  □蒯乐昊

  2023年才刚刚过去两个月,我的个人阅读年度最佳已经提前诞生:罗伯特·麦克法伦的《深时之旅》,这本书被《卫报》评委21世纪百佳图书,也入选《时代周刊》2019年的十大非虚构图书。我从未想象我可以如此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关于洞穴、真菌、冰川的自然科学之书,而获得的是形而上的、近乎哲学的体验。

  当我们表达对崇高神秘宇宙的景仰之情时,我们常常是以向上的姿态,“仰望星空”,麦克法伦却指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方向:深入地下,到地心深处去。对地下世界,人们一向知之甚少,那里是我们目力所不能及处。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万亿英里之外的小星星闪烁的光芒,这是我们向上的空间。而向下的空间,哪怕深入地下十米,都感觉已经远离人世,伸手不见五指,陷入不可知的黑暗与恐惧。地下世界长久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代表不可说、不可见的事物,且总与失去、悲伤、深藏相关。我们不但把深爱的亲人埋葬在那里,也把秘密和可怖之物深封地下。

  “人之所以为人,首要意义在于埋葬”。在拉丁语中,“humanitas(人性)”一词最初就来自“humando”,意思是“埋葬、葬礼”,似乎是这一终将消亡的结局才确立了人的存在本身,而“humando”则又可追溯到另一个词汇“humus”,意为“大地、土壤”。词源学把人和土地的关系密不可分地揭示了出来。

  在萨米族的传说里,地下世界仿佛人世间的颠倒镜像,我们站立的地面就是镜面,分割开“之上”与“之下”:“生者直立,而逝者行走时上下颠倒,二者的脚彼此接触”。古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更是通过考古发现,早在三十万年之前,早期人类纳莱蒂人就开始将死者埋入地下了,我们的祖先都是“埋葬者”。

  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的石灰岩,就是记录人类埋葬行为的结构,石灰岩易受侵蚀,产生孔穴很早就被先民利用来放置遗体。而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石灰岩本身就是墓地,因为石灰岩通常由海洋有机体残骸沉积而成。古代海洋生物把海水中的矿物质转换成碳酸钙,形成自己的骨骼和外壳,死后它们沉积在海床上,变成石灰岩,而石灰岩最终又会为新的有机体提供碳酸钙。物质的循环复始,是更长时间维度的生死轮回。

  《深时之旅》的所谓“深时”(deep time),即为地下世界的纪年。跟地面上人类短暂的纪年方式不同,深时描述了地球的绵长历史。在深时的坐标上,人类显得微不足道,深时的刻度是“世”和“宙”,而见证深时的载体:岩石、冰川、钟乳石、海床沉积物、漂移的地壳板块……如果以深时的加速度播放,这些我们认为恒久不变的庞然大物都有了生命。岩石会流淌和起落,大陆会蜷缩和伸展,海洋会呼吸和吐纳,我们脚下的星球在深时中展现出它不为人知的生命节奏。

  更有意思的是,当今物理学家试图探索宇宙中的暗物质,他所需要的实验室往往建在离地面半英里的地下,两亿五千年前大海蒸发后留下的半透明银色岩盐带,或片麻岩石穴,都为物理学家提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最佳研究所。“要听到宇宙诞生之初的那一声呼吸,从实验角度来说,你必须到地下去,沉入宇宙最安静的地方……尽管位于地下,它的职责却是‘占星’——持续监测银河系中的超新星是它的众多任务之一”。

  麦克法伦实地走访了大量的地心深处,“下沉是一种召唤,正如上升也是一种召唤。”这是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晚年的诗句。越是人生后半程的人,越能理解那些对本源的沉潜的探求。这里的后半程,不仅指个体的人,也泛指经历过繁荣和高速发展期的整体人类文明。在1999年,新千年即将开启的时候,诺贝尔得主、大气化学家第一次提出了“人类世”的概念,人类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成为对地质产生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一个全新的地球周期。学会用“深时”的角度思考,便是要求我们用未来的眼光回溯当下,我们已经成为沉积物、地层和幽灵。这一次,上帝没有出席,我们自己终将成为自己的审判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