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渗蓄结合,景观融合,源头把控
“海绵”泉山生活空间品质大幅提升
  小区里的“海绵基因” 通讯员供图

  作为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2016年,徐州入选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泉山区作为徐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区,近年来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不断探索海绵城市生态理念落地方式,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城市内涝缓解、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修复等综合目标,城市生活空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构建生态美丽的绿色空间

  公园绿地是海绵城市中容量大、吸水率高的“海绵体”。走进景色宜人的金奎公园,随处可见的旱溪、植草沟与雨水花园等绿色生态设施格外醒目。雨水经过海绵设施的转输、收集与存蓄,真正实现自然下渗、自然积存与自然净化,超标的雨水则通过管网溢流进入奎河。

  同时,绿化配置时注重发挥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积极营造水生植物生境,充分发挥海绵体的污染物削减能力,进一步改善水质。公园内选用高渗透性的透水混凝土、陶土透水砖和承载式植草地坪,这些材料是“会呼吸的场地铺装”,便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同时也易于蒸腾、释放土壤中的水分。

  景观融合,建设美丽宜居的海绵型小区

  漫步在听澜雅居小区,不光能感受到园林式风景,映入眼帘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海绵基因”。小区景观道路、中庭小广场等采用渗透铺装,建筑雨落管断接、转输植草沟、道路侧石开口……这些常规海绵措施技术在小区内得到普遍运用,屋面、道路、绿地上的雨水均可通过导流渠道顺畅地进入海绵设施内。

  海绵建设中充分尊重景观地形,将形成径流的地面雨水通过导流措施引至地势较低的雨水花园内部,进行下渗、滞蓄、净化,对靠近绿地的建筑立管进行断接,让屋面雨水通过断接雨落管与建筑边沟转接进入雨水花园,使其得到充分的滞留与净化,多余雨水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排入市政管网。

  源头把控,打造“会呼吸”的海绵校园

  新火花学校建设项目从一开始就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地将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立管断接等巧妙地落实在海绵校园的建设中,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同时结合景观及绿化效果,功能和美观兼具。随着海绵城市设施的“发力”,学校变成了一座“会呼吸”的花园,可对雨水进行“呼吸吐纳”。

  教学楼前看似平常的透水砖路面可以有效地就地消纳、渗透场地内的径流雨水,同时也可以接纳道路雨水进行处理;路边的雨水花园承担着雨水收集和净化缓排的功能;高低起伏的景观带内布置着下沉式绿地,汇集硬质地表雨水径流后将其进行蓄渗、净化。

  随着一个个海绵项目的落地,泉山区海绵城市越来越立体,不仅对徐州市的生态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张晓培 泉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