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朱友林
刚进教室,黑板,不,应该叫白板了,又没有人擦!“值日生是谁?”我一声断喝。一个小个子男生赶紧从座位上蹦跳着闪到讲台前,逡巡一番,发现板擦不见了。遂拿起备用的干毛巾冲到外面去蘸水。这个冒失鬼!走路都这样不上路子。还没埋怨完,这家伙拎着湿毛巾,一路滴滴答答地跑过来了。“能不能把毛巾拧干再回来啊?”小家伙“哦”了一声又折回去了。
眼看就要上课了,看他回来明显有点磨蹭样,我就接过毛巾顺手再拧干一些,自己擦起白板。白板上的字并不多,但上节课老师“力透纸背”的书写,让这些字“入木三分”一般,毛巾擦过,只擦花了表面的墨迹,却不能擦去书写的印迹,白板上顿时糊成一片,竟然擦不干净!正欲发作,班长跑了过来,说:“老师,毛巾拧得太干,得掺点水再擦。”他接过我的毛巾,去水池那边打湿了,这回擦起来就一点不费事了,水分让水写笔留下来的字润湿,毛巾轻轻一擦,便踪迹全无了。——是的呢,水写笔的专用板擦就有一个暗藏的水箱,使用时要边喷点水边擦呢。
为什么拧干水分的毛巾擦不掉水写笔的字迹,而掺点水的毛巾就能让“污渍”荡然无存呢?
我想起了教育。
我们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往往事无巨细都要弄个“水落石出”,貌似帮学生拧干了“水分”,刈除其病,但教育效果未必如我们所期待。相反,倘若我们留一点水分,让其自身润湿其症,自我消解,是不是更能根除干净呢?
表扬学生也是如此,倘能适当地掺点水分,让其滋养那颗上进心,也许表扬的当下他还未能做到如你所说的好,在欣于已具备的而赧于未具备的领受过程中,勃发进取,达成所愿。
当然,一如毛巾擦白板,水分的掌控也得适度,挤得太干擦不掉字;水分太多,湿湿嗒嗒,亦是不行。
人际交往不也是如此吗?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并以此佐证:“冕而前旒,所以蔽明。”说皇帝帽子前面垂挂着一串串的玉(雅名“玉藻”),是用来“蔽明”的——视事观物,不可过于明察。也就是说与人交往,故意地掺点水分,即便明眼人也要有看不见的东西,灵耳朵也要有听不到的声响,嘉奖大德,赦免小过,不要去苛求一个人的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