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万类霜天竞自由
  《1927:生死转折》
  金冲及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9月

  □王振羽

  95年前的中国,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中国共产党成立6年方才不久,经过改造的国民党在3年前召开了一大,北洋军阀的势力仍很庞大,来自英、美、日等列强的影响若隐若现,而经过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以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名义深度介入中国的政治运作。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巴黎和会失败与五四运动激荡的古老中国究竟该往何处去?著名党史专家金冲及先生在年逾九旬之际,又推出《1927:生死转折》,以高屋建瓴的宏观视野、有别于他人的有关史料、生动简约的考究文字,勾勒出这一大浪淘沙物换星移的特殊年份,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金冲及笔下的1927年,客观扼要要言不烦地写出了各种力量的生死较量历史转折。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不断寻求中国的出路与解决方案,在共产国际的具体指导下,开始了与国民党的合作。具体的合作方式在现在看来,也许见仁见智,但在当时,也是一种时势使然、积极摸索。当时的共产党年轻新锐,但经验不足,对国情、党情、世情的认识也不足;而国民党成分复杂,派系多多,尤其在孙中山于1925年去世之后,廖仲恺遇刺,蒋介石逐步崛起,汪精卫、胡汉民等国民党中坚也咄咄逼人能量很大。在如何维持与国民党的合作而又不丧失原则立场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上,过去多说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尤其是最终酿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但还是过于概念化、简单化,金冲及依据大量史料、当事人回忆、尤其是来自国民党人的有关记述,尽力复原当时的历史现场,凸显历史的复杂,把蒋介石的步步试探、国民党内的力量博弈、共产党内的意见分歧、共产国际的越俎代庖颐指气使等等等等一一展现出来,简明扼要,提要勾玄,令人印象深刻。书中提到了蒋介石的心中无底、色厉内荏、步步试探,也写出了共产党人陈延年、周恩来、毛泽东、蔡和森、罗亦农、赵世炎、苏兆征、张太雷、任弼时、董必武、李维汉等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积极努力勇于反击,令人清晰明白地知晓八一南昌起义的爆发、八七会议的召开的确是生死关头的重大转折。

  金冲及笔下的1927年,并不局限于党内的斗争以及与国民党的生死较量,还以宏阔的视野展示出当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此消彼长激烈博弈。金冲及先生就北洋军阀中的直系、奉系、还有直系色彩的孙传芳进行了客观反映。共产党召开党的五大之时,正是张作霖绞死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之日。奉系当时在中国北洋军阀中的力量最为强盛,但直系与北伐军的交锋最为直接,而割据东南五省的孙传芳颇有坐山观虎斗指望渔翁得利的如意算盘;即使在北伐军内部,也是各种力量风起云涌龙争虎斗,李宗仁、白崇禧桂系的崭露头角,程潜部下唐生智部的风生水起志得意满,北方冯玉祥队伍的不断壮大,更有国民党内部各种派系之间的激烈较量,汪精卫在1927年4月10日自欧洲返回中国,这一番纷纷然然各种组合真是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伴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广州作为革命中心已经不合时宜,是迁往武汉,还是立足南昌?是经略东南,掌握上海,还是一路北伐,直抵北京?蒋介石也好,胡汉民也罢,西山会议派也好,国民党左派在其中也是呼风唤雨,不容小觑。汪精卫的慷慨陈词,陈独秀的委曲求全,孙传芳的竹篮打水一场空,蒋介石的以退为进被迫下野,更有南京的龙潭之战,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与孙传芳的殊死搏斗,武汉汪精卫等与蒋介石的分分合合最终宁汉合流。金冲及先生把各种力量对比,把国民党谋定而动的阴谋,各种潮流与暗流的涌动,把一些似乎被遮蔽的历史人物的独特作用,如唐生智、邓演达、黄郛等一一彰显,把1927年7月15日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彻底决裂,说得透彻明细,一目了然。自此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就真正戛然而止,大革命彻底失败,中国历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金冲及先生研究解读1927年的生死转折,但并不拘泥局限于1927年,他提到了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把它与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相提并论,称之为“巨大的历史灾难”。但众所周知,大失败之后并不是一蹶不振偃旗息鼓,而是跌倒重来,置之绝地而后生。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当时的共产党人在失败中奋起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道路;1934年的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随之召开了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样的转折,绝非偶然,探讨其中的关节,重温当年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个百年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至为必要、不可或缺。

  已经92岁高龄的金冲及先生祖孙三代都是史学名家,他主编有《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陈云传》等,著有《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等,都是影响巨大的党史文本,也就此奠定其当之无愧的党史研究名家地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