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关立蓉
周末的下午,一朵乌云遮蔽烈日,太阳在空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想外出走走,在地图上寻寻觅觅,我决定去大马路,感受浩荡而凉爽的江风。
江水流过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离别、远行和回归的远影。而那条蜿蜒曲折的大马路,在新闻图片中,我看到它留下了一代又一代富有风情的建筑物。它们苍老的面容、斑驳的墙体,掩映在生锈的脚手架之后;或者修葺一新,挂上鲜艳的红漆招牌,展示出蓬勃的新风貌。
地铁9号线正在修建,从一条颠簸的道路拐进去,两边是红砖围墙,我停留在一处绿树掩映的古旧建筑前,门楣之上,“庆华鞋帽洋货行”的字样,依稀可辨。后方的建筑已经全部被拆除,郁郁葱葱的树木,从四面八方填满了空落落的院子。站在这里,行人还是可以联想,它曾经顾客盈门、熙熙攘攘的繁荣影像。
顺着墙根一路向前,“和记洋行”,它壮观的灰色墙体,一下子冲入眼帘。根据记载,和记洋行是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家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如今,它的门窗已经破败,外面缠绕着五颜六色的电线。然而,镶嵌在窗棂上的罗马柱,不同寻常的建筑风格依然耀眼。它像一只灰鹤,昂扬着苍老的头颅,纹丝不动地顶住了所有风雨飘摇的历史时刻,还将继续顽强地守望下去。
前方有一道缓坡,沿着坡下去,来到了长江边。扑面而来一股现代与历史交织的奇幻景象。码头上,高高地修建了健身步道,不时有气喘吁吁的跑者轻快地掠过,留下飞鸟一般的身影。吹着凉爽的江风,听着远处隐隐的汽笛声,夏日的鼓噪和烦闷,都被远远地抛在市中心的地铁站里。
时针缓缓指向了五点半,我选择去中山码头。悠长的鸣笛声伴随着检票员的吆喝声,共同奏响了晚间进行曲。年轻的女孩儿们背着相机,拣着临窗的位置坐下,她们的笑脸、发线和优美的裙摆,嵌刻在身后的舷窗上,每一帧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全副武装的运动家们,推着流线型的山地赛车跃上了船,渡江,不过是他们日常骑行路线的一个小小的歇脚之处。一个年少的孩子在走道里快乐地奔跑,虎头鞋吧嗒吧嗒地踩在铁板上,他有一对成人般浓黑的眉毛,眼神清澈透亮。他的衣服上印着卡通图案——全村的希望……
在这一处袖珍的世界里,素不相识的旅人们短暂地相逢,窗、浩渺的江面、潮湿的晚风、目力尽头那一轮欲坠入江面的夕阳,共同搅拌着一种名叫“夏日”的糖浆,甜甜腻腻地混进记忆里。江面上,轮船如织,“全村的希望”以他清脆童音,突然喊出来,“爸爸,看!煤炭!这么多煤炭啊!”
我突然想起了一部书的名字:《一切都在流动》。是的,江水在流淌着,时间在移动着,人群在漂泊着,但是生活的节奏和运转的逻辑,依然按部就班地有序轮转着,一代又一代地,我们传承着一种朴素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