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作和提供核酸凭证,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其实不然。良好的社会治理理念,就是从一个个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7月5日,在“黄码转绿码做完核酸要在手上盖章,还要保持三天”一事引发热议之后,无锡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天发出致歉声明。声明称:我中心工作人员为避免人群聚集,在发放黄码人员核酸检测采样证明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做法欠妥,给居民带来困扰和不便。
“手上盖章”式凭证引发的社会观感与联想不用多言。有错即改,这个态度是可取的。
做完核酸,提供盖章凭证,这是各地早已有之的做法。从权威渠道获取凭证,起到了证明个人进行过某次核酸采样的作用。本质上,这是机制与个体的紧密合作。
凭证是何模样,各地不尽相同,但章盖在纸质凭证之上,是通行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起初,这类纸质凭证比较简陋,往往只在一张纸上盖个大大的公章,谈不上美观,更谈不上“设计感”。但很快,多个地方的核酸凭证便越来越精致,甚至具有美学价值。
例如,不久前,苏州临湖镇精心定制了10余万张核酸已采凭证,并融入了独具临湖印记的“水东五将”卡通形象,还添加了江苏省农家书屋数字平台二维码、“阅读照亮人生”标语等书香元素。今年4月,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过:来自杭州各大社区各式各样的核酸采样凭证火了。一张小小的凭证,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可爱卡通,还有的每天卡面都不相同。这篇报道特别提及一位市民的说法:一开始的凭证只是颜色的变化,后来又加入了一些文化等其他元素,比如具象化了“绿码”,又比如另外一张加入了拱宸桥等元素,设计简约、古朴又美观,就像是古时候的支票。
核酸凭证是疫情背景下的特殊物事。一些地方的网友甚至像集邮一样集凭证,直接地表达了对核酸凭证变得“好看”、体面的认可。
7月6日起,西安发放“孟浩然”版核酸采样凭证,也引发网友围观。当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上了卡通贴纸,走入市民的生活,这份带有文化滋养意味的共鸣,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更多人的推动。
在发放核酸凭证的问题上,表现出尊重市民、尊重权利、尊重文化的意识,这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无论是发放核酸凭证者,还是接受核酸凭证者,都是城市抗“疫”语境中的伙伴。我们共同面对的是疫情,是病毒,在各种细节上展现协作精神,自不可少。
设计、制作和提供核酸凭证,看上去是一件小事,其实不然。良好的社会治理理念,就是从一个个细节中体现出来的。这个“细节”自然包含着一个凭证、一个态度。而当善治的暖意和群众的期待之意相呼应、相融合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获得一束光。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