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中国大运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6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单霁翔呼吁:
适时推动大运河遗产点扩容
  单霁翔

  “每年,我都要来江苏;这20年来,运河沿线城市来了不下百遍;在扬州,我学会了扬州炒饭……”6月27日,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主旨演讲环节,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以《让大城市遗产“活起来”——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为题,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他呼吁,中国应该适时推动大运河遗产点的扩容工作。

  

  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 胡玉梅 韩秋/文 顾炜 王曦/摄

  “我是运河保护的见证者”

  “我也是运河保护的一个见证者。”单霁翔说,最早关注大运河遗产的保护,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同时开工,他意识到运河沿线大量文化遗产需要抢救性保护,于是写了大运河亟待保护的提案,呼吁要保护地上地下文物古迹。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单霁翔说,现在回顾大运河的申遗工作,5个字概括:非常有价值!世界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独有,而是我们人类共同的遗产。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也让大运河的保护从传统的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和利用都不是最终目的,传承才是最终目的。”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说,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航运路线,更是一个文化廊道和文化空间。它养育了运河沿线城镇的居民,我们对大运河应该要感恩。同时,在保护利用好,让它青春健康地走向未来的同时,还要让它的文化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

  呼吁适时推动大运河遗产点扩容

  今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大运河的保护也从传统的文物保护变成文化遗产保护。

  “大运河的保护,不仅是保护文化要素,也要保护自然景观。”单霁翔说,大运河是文化和自然的景观。例如,扬州的运河三湾就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结晶。“大运河的保护,要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大运河沿线有很多静态的古遗址、古墓葬,同时,运河沿线的江南水乡、沿线村镇,这些活态的文明也要保护下来。

  “大运河的保护,是点面与线型保护。”大运河沿线的遗产点是运河廊道上的一颗颗明珠,所以,运河的保护既要保护一颗颗明珠,也要保护河道景观和文化线路。单霁翔说,这么多年他一直在推动大运河的保护,许多运河城市热切期盼有更多的文化遗产列入大运河遗产点。为此,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研究,适时推动大运河遗产点的扩容工作。

  江苏做出典范性的工作

  江苏是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有遗产河段325公里……说起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工作,单霁翔给予点赞。单霁翔说,自己每年不止一次到江苏,见证了大运河江苏段保护的成绩。“江苏在保护运河方面做出典范性的工作。扬州作为牵头城市,8年前牵头大运河申遗;大运河成功申遗后,保护工作也没有放松。扬州还在继续牵头中国大运河扩展项目的申遗工作。对于江苏在大运河保护的工作,我很敬佩。”

  对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单霁翔也给予点赞。他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没有文物的情况下,能够汇集包括南京博物院在内的江苏各家博物馆的资源,以及运河沿线城市的资源,把它建成一个全流域的博物馆,这非常不容易。

  对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有何建议?单霁翔表示,江苏13个设区市都为大运河的保护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江苏更多的运河遗产点段,通过保护传承进入申遗扩容队伍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