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曹冬云
“夏至翩来暑热伤,每亲襟袖便难忘。清心凉意知何在,素手摇风满玉堂。”这是一首我写给母亲表达感念的诗。夏日里手中一把扇子,便牵起对母亲的无限念想。
小时候,不懂节气,只知道一年四季轮回往替。母亲不一样,她总会提前标注好一些重要的节气,用她的方式呈现和传承一些习俗,潜移默化地熏染着我们的心灵、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对扇子的情结源自母亲。从记事起,每年夏至来临前,母亲都会送几把扇子给我们作消暑去热用。至今还记得,见她用铁丝弯成一个圆圈,圈下留一把柄,我很好奇地问母亲做什么?她说做扇子,那时我并没有见过做扇子,就崴在她身边看她怎么制作扇子。见她将一条破损了的浅粉色纱巾取完好处蒙在铁圈上,用糨糊先固定住边沿,又用蜡烛滴泪的方式将纱巾和铁圈边缘固定住,然后点燃蜡烛用火对着铁丝边缘烧一圈,就见纱巾牢牢粘在铁圈上,形状类似团扇。我迫不及待地从母亲手中抢过来就摇起来,果然有风扑面而来。母亲说还没做好叫我再等等,结果她拿去给父亲,叫他在纱巾上画幅画,只见父亲寥寥数笔一只墨色狸花猫俯卧在草丛边,猫的前上方还有只蓝色蝴蝶,这样一来,原本光光的扇面上顿时生动有趣起来。母亲用蓝色布条缠好扇柄后,才将扇子给我,我接过扇子就跑出门炫耀去了。
后来家里买了电风扇,按理扇子就用不上了,可是母亲依然会买回扇子发给我们,我们也就当作玩具拿在手里假嘛假嘛摇两下,享受片刻的清凉,之后就不晓得将扇子摔哪儿了。再后来,家里有了空调,扇子似乎更加用不着了,但是,母亲依旧会在每年的夏至到来之前,买回各种漂亮的扇子给我们,她说虽然在室内用不着扇子,但是出门还是热,可以扇扇,凉快点儿。她常说,扇同善谐音,从小就教我们善良做人、踏实做事、真诚待人。这份拳拳母爱之意,如丝丝凉风,年年夏日为我们祛除暑热安度苦夏。
犹记得1998年的夏至前,我刚结婚一个多月,那时母亲还未退休,我在南京,她在南疆,相隔万里,从古林邮局取回包裹拆开看时,有一把镂空的檀香扇和一把略带牙黄的白扇,还有一条蚕丝连衣裙、四袋酸梅干、两个玉手镯和一对青玉健身球,包裹中还夹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云儿,你好!
送你出嫁回来月余,甚念。你在南京要照顾好自己,要孝敬公婆,在家做一个贤惠勤快的媳妇和妻子,在单位要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地工作。我和你爸爸不能常在你身边照顾你,你自己要多保重!眼看夏至快到了,我听我妈说,要给新出嫁的女儿送几样东西,说是南京的习俗,叫“送夏”,也是想新出嫁的女儿能很好地得到公婆的照顾。两把扇子你都自己留下,这是我结婚时你外婆送我的一把檀香扇和一把象牙扇,真丝裙子是给你的,两个手镯你送给婆婆一个姑老太一个,一对玉球送你公公的,酸梅干是你喜欢吃的,去火很好,你可以分给家人吃。
愿你一切都好!勿念!……
深陷记忆中,有泪雾蒙上双眼,那份深深母爱至今回味,依就汩汩驿动、情深款款、温暖如昔。
夏至的早上,又听见母亲念叨“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寓意长生、长寿、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