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2年6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

  □苏州 黄莉

  “不知是谁,昨夜没有睡,叫醒了,那一朵红蔷薇……”傍晚,邻居家窗户里飘来张信哲金石般滋润的声线,将蔷薇的深情随晚风渗入我的每一个毛孔。蔷薇,小小一朵,平民般烂漫于街头巷尾,却为什么能触动人们的心扉呢?伫立蔷薇花下,我寻思着……

  父亲前年去屯村,获友人赠蔷薇枝条,回家随手一扦插,第二年便爬墙开花了。因为她花形甚微,又落户于院子西南一角落,如同一位农村少女突然置身于陌生热闹的城市,害羞地亦步亦趋、躲躲藏藏。所以,我的目光一直聚焦在院子C位的玫瑰、月季、芍药、茶花和石榴花上,甚至没有留意过她。

  今年的情形却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当百花被暮春摧老颓败之际,无心争春的蔷薇却带着弱小的身躯以坚定的姿态隆重地走了出来。她一簇簇、一条条在墙上如织锦般铺展开来,或桃红、或粉白、或洁白,花瓣十几层紧密叠加,敦厚温馨,娉婷妍丽。花枝带刺,成对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我惊喜她终于鼓起勇气出圈了,而且一旦出圈便不再平凡。据史载,蔷薇起于汉代,盛于南北朝。南朝梁元帝极度热衷此花,他的竹林堂竟有10间蔷薇花屋,构建了蔷薇花的王国,他赞叹蔷薇“此花绝胜佳人笑也”,还留下了“横枝斜绾袖,嫩叶下牵裾。莫疑插鬓少,分人尚有余”等诗句。

  蔷薇,点缀着佳丽们的发髻裙裾之际,亦开放在文人雅士的笔下和梦中。我发现,自古以来,人们对她倚重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温柔。近日偶翻《云山杂记》,发现唐代文人有用“蔷薇露”的习惯。唐代柳宗元接到韩愈寄来的诗时,总是先用蔷薇露洗手方才阅读,以表示对韩诗的尊重。蔷薇用于香方并不让人生奇,奇的是其使用方式,足以引发人们的想象,古代书家们抄《心经》等落款时写上“沐手敬书”,不知是否也用蔷薇水?此风一直延续到宋代,可从宋人刘克庄的诗句“薰蔷薇水启函封,妙语端能破闷悰”中可以窥得。

  最喜蔷薇的莫过于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寄情于蔷薇:“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蔷薇当夫人,古今仅此一人,可见诗人的寂寞爱恋之深沉,“是如此灿烂如此绝对,难道它也在思念着谁?莫非它也能体会我的眼泪?……直到生命最后一天,记得你我深爱过。”张信哲《蔷薇》的歌词作者或是受了白乐天诗句的启发?白居易还以诗盛邀友人,写下了《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夫崔二十四同饮》:“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似火浅深红压架,如饧气味绿粘台。试将诗句相招去,倘有风情或可来。明日早花应更好,心期同醉卯时杯。”美酒在瓮,蔷薇对户,同饮一杯否?

  蔷薇的文人气质还在于她与众不同的落幕方式。她在枝头绽放了近一月后,我发现她不像其他花朵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会枯萎但绝不凋零和摆烂,身形日渐瘦弱干枯,色泽由粉转紫,由洁白转微黄,收缩水分自成花干,依然抱紧自己傲然枝头。江南初夏的一场风雨过后,地上偶可拾得整朵花干,但捡不到一片花瓣,即便后续全部掉落无花了,也剩一身荆棘,这是她的坚贞和绝不妥协,是百叶蔷薇的特质。我看到的已经不是枯花,而是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些高人逸士幽怀独抱踽踽前行的背影……

  黄庭坚一再被贬仕途坎坷,他眼中的蔷薇开在了孤寂凄切处,笔下的句子比白乐天更为落寞和忧伤。他在暮年留下了“千古春问”:“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几个月后,他悄然离去,没能迎来下一个春天……

  夜色阑珊,我站在蔷薇花墙前,看小鸟倚着花枝打盹,有一缕轻风拂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