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徐冬云
1953年春,因父亲被任命为代销店经理,调动到南京市原下关区东炮台上班。为了方便父亲工作和全家人生活,我家搬至原下关区名士埂居住。
1956年秋,我7周岁多了,进入附近的煤炭港工人子弟小学读一年级。在校6年来,我得过不少三好学生和优秀队员的奖状,我非常喜欢我的学校。
我们学校的位置在原下关区西北江边的煤炭港南面。我清楚地记得学校大门面对马路,大门旁挂着“南京市煤炭港工人子弟小学”的长牌子,白底黑字,字体遒劲。两扇大门对开,右边的一扇大门上还有一扇小门,专供特殊情况使用。大门右边紧靠马路的围墙盖有一个传达室,一共两间,内间住着校工,外间是收发室。传达室的北面是饲养棚,养着两只山羊和七八只兔子,由中、高年级的学生轮流负责饲养并打扫卫生。
我们的校园环境十分优美。走进大门就有左右两条道路通往一排办公室平房,成轴对称图形。道路两旁长着半人高的冬青,还有高大的松树和白杨等树种。西面和北面各有一长排明亮的教室,教室和办公室走道外三面围成一个中心大花园,中间长有一棵茂盛、巨大的宝塔松。花园的南面是大操场。大操场的东面是长长的爬杆区以及单双杠活动区。大操场的西北角有大型木滑梯、跷跷板、平衡木等活动器材。这是同学们最喜爱活动的地方,当然也最热闹,欢声笑语不断。大操场的南面就是校农场。
母校老校长向佩洪先生,在全校师生集体晨会上说:我们下关区的煤炭港是很有名的。早在1875年,因煤炭在此装卸,所以得名“煤炭港”。1908年,沪宁铁路建成通车后,这里就更繁忙了,成了下关火车站货场的中转站,可以水运和铁路联运。1933年,在下关老江口的北端建成了南京铁路轮渡活动栈桥,通车以后,煤炭港的煤炭专用线成了我国北煤南运到南京的露天卸煤转运场。我高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说,这里还是南京保卫战失利后,国民党守军撤离的主要逃生地之一,侵华日军在这里屠杀了大量的中国军民。这里还有煤炭港中共南京铁路地下党小组旧址。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轮渡专用线废弃了,煤炭港货物水陆联运的通道作用已完成历史使命。再后来,为了打造南京外滩,建立下关滨江风光带,煤炭港周围几条街的居民和店铺已先后搬迁了,这里已陆续建成许多高楼。我的母校后来改名为下关区电大,再后来又改名为下关区天妃宫寄宿学校,现在也早已搬迁。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美丽的母校永远留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