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胡剑明
“寒露”阴了一天,我在颐和路上走走,到处都是秋的凉露,路两侧的老式院落,传出阵阵桂花的香气,在这个并无秋寒的下午散步,晚唐诗人李商隐吟诵的《昨夜》似在耳边:“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一直比较喜欢李商隐的诗,这世间一景一物,但凡经了他眼,就有别样的深情。李诗人在“大中五年”的秋后,是不是也像我今天一样散步,闻到桂香生发感慨?他当年站的西池水边,到处都是寒秋的凉露,桂花吹断月中香,是真的情境吗?可是,他怎么说在昨天晚上,连月中桂花的香气都消逝了呢?是嫌自己青春已逝,还是什么?明明有香,却说没有,这是李商隐无可奈何的感情吗?
正想着,我身边走来几个芳华少年,现在正是“开学季”,他们是“南师大”的学子,正在取景。是桂花奇特的香气和四季常青的叶子感染着他们。科举时代的“蟾宫折桂”,他们是“折桂”(摘贵)的学子,当然脸上洋溢出快乐。在唐朝,所谓“折桂”,代表寒门学子“金榜题名”,在金秋桂香时节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我被邀请,为与之同行的大学生拍照,他们一行六人,竟然都是文学院的,一问竟然其中有两位与我是“本家”,真是有缘。开心的是偶遇,他们与我这个“文艺老年”有了话题。一路上拍了不少照,却没耽误聊天。当我提到李商隐时,他们也显出了“文青”的特长——“秋露凉,有月亮,昨夜是中秋十五。李商隐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想到自己奔波蒙尘,只有桂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思乡之情其实我们也会有。”胡同学说。“还有,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王同学补充道,“诗人李商隐重逢了让他曾经魂牵梦绕的道姑,相别数年,大家还是一见有情,让晦暗的日子有了桂花香气的滋润。”
我佩服他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无论李商隐的“昨夜”是哪种心境,都不能掩隐他对“凉露满”“月桂香”那种独特的审美,那是从月亮上飘下来的天香。我说,在唐诗中写桂花的,还有“冷月无声湿桂花”;在宋词中写桂花的,有李清照“自是香中第一流”,但都没有李商隐这种流动感,仿佛是嫦娥薄如轻纱,又密如云雾的广袖,将桂花的香气雄浑又灵动的传递过来,一直到今天。我以为只有到我这个年龄,才会对“凉露满”有一份与李商隐的共情,以至于让我常常有一份探隐的兴趣,没想到今天遇上了知音……
我说,我们是“同学”,他们就认了我这个“同学”,又互加了微信。送走了同学,我还沉浸在桂香诗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