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 暮小栖
历代文人痴迷竹子。郑板桥一生画竹,困苦潦倒依然任尔东南西北风;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王国维赞其“群居而不倚,虞中而从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其色。”
我亦对竹子爱到骨子里。如果有来生,我想站成一节竹。在瘦西湖旁,在山涧溪流下,或挨着枯枝老树的身边都可以。落雨时分,我就汲泉养绿,让滑溜溜的竹竿染上老树苍劲的气质;阳光斑斓,我就用力吸吮着人世的燥热和迷幻,尽情地与清风拥一份宁静和自由。当满山奔赴来的雨,落在我的肩上时,我绿得磅礴而有朝气;当烈风一夜扫荡山里山外时,唯独我还有丰满骨感的躯体,一节一节扎着绿蕾丝的小辫。
闲坐在竹林里,凝神静听细碎的风,嫩笋拔节的声音更显得清脆悦耳。沿着蜿蜒的竹林幽径,青竹斑驳阑珊的绿影,照映在乡野小路上,一洗身心的疲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当嫩绿的竹子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已伸出案台,投映在书上。不妨以竿为笔,以叶为笺,乘兴落笔,或像张旭胸有成竹狂草抒怀,或端坐在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体会家国与民生。
白居易《养竹记》写:“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竹空心而生节,一如君子虚怀若谷的高尚品质;竹挺拔而修直,一如君子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人生气节。
在乡下老家养了一篱笆的竹子,工作闲余,常驾车回到最本真的老家。拨停尘世的钟,把手机关在卧室里,一个人端坐在篱笆竹子前,手捧着一卷唐诗或宋词,有时一坐就是一下午,不觉心胸慷慨如竹,朗朗如月般皎洁明亮。近来,在新单位养了一盆小玉山竹,虽不及老家竹林之高大、清幽,但也为我工作学习之余送来清凉和平静。看着它一节一节拔节蔓延,我也逐渐明白只有保持着谦逊的学习态度,才能芝麻节节高。
知竹养竹,在繁华喧嚣中听其音律、赏其清幽,不为周遭的繁花所扰,不因世事变迁低头,在艰难中寻找自我的根基,节节生长,这样,在经年累月中才能安然知足、寻得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