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21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返回首页
犹记那年稻花香

  □广东中山 甘武进

  尊敬的袁隆平先生走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在湖北的父亲时,父亲愣了好久。

  我懂得父亲的感受与心情。他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那年春耕时节,父亲到镇上的农技站去了一趟。回家后,他很兴奋地与母亲商量:农技站正在推广杂交稻,用种量少、抗病强、产量高,米的口感也不错,并且去年已在隔壁县推广成功,效果很好。他打算选种杂交稻。

  母亲有些担心:杂交稻万一没有说的那么好,一年就白忙活了。那个时候,我家的旱地很少,“打工”这个词语还没有出来,全家一年的主要收入就靠家里的18亩水稻田。春耕开始,父母把往年精心选育的稻种拿出来,浸种、育种、播种、育秧、扯秧、插秧……春种,夏管,秋收。辛苦中充满着期待,亩产能达到800斤就相当了不起。

  父亲邀上几个想种杂交稻的乡亲一起,再次到镇上农技站了解情况。有了定心丸后,在母亲的建议下,15亩地用来种杂交稻,剩下的3亩地种常规稻。劳动开始后,杂交稻与常规稻的优势出来了。杂交稻每亩用种量少,只为常规稻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其为带蘖壮秧,稀植栽插,行距、间距大。这不仅减少了用种量,而且减少了劳动的强度与时间。

  父亲与乡亲们精心管理。在他们的期待中,杂交稻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年,水稻在生长期间,出现了旱情,稻曲病、稻飞虱也发生了。我家3亩常规稻缺水后再经病虫害侵袭,严重减产。15亩杂交稻抗过了缺水的日子,抗住了稻曲病、稻飞虱的侵袭,获得了惊喜的收成,亩产达到1100斤。第二年,不用镇农技站推广,杂交稻在家乡全面种植了。

  多年后,我们居住在县城里,家里的水稻田转租给种植大户了。我陪父亲聊天时,聊到农业的发展,父亲偶尔会说到那年的杂交稻、那年的杂交稻给他带来的欣喜。他会满怀感恩与敬意地说起袁老先生。我告诉他,袁老先生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老先生病危之际,还关心稻子长势。

  父亲又去了稻田边,好像嗅到了当年的稻花香。如今,那种丰收的、令乡亲们喜悦的稻花香正在这片土地上滋润心田,辉煌着乡亲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