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 马晓英
春天是个仙女。她往哪里一坐,哪里就是绿草茵茵;她往哪里一站,哪里就是桃红柳绿;她往哪里一喊,哪里就是莺歌燕舞。在“仙女”勾勒的图画里,放一只风筝是多么灵动、多么画龙点睛啊!
我曾经以为,风筝是顽童一时兴起而制作的玩具,只因为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后来才知道,它最早缘起于军事侦察和探测。传说当年刘邦的大军围在垓下,放了一只绑了箫的“纸鸢”到空中。在风的作用下,“纸鸢”吹出楚乐,使得楚军军心大乱,从而大获全胜。今天的风筝早已不需要担负这样的使命,人们放飞它,是为了玩耍、娱乐。
风筝的形状各式各样,最多、最普遍的还是正方形、菱形、八角形等的平面板形风筝。它们制作相对简单,可以自己手工扎制。我想高鼎的那首诗里,孩子们放的一定也是这种风筝。
小时候的我就想拥有一只这样的风筝。
那时候还不知道风筝有着千奇百怪的模样,我心目中的风筝就是邻家孩子放的,有一个方形的大身子、后面飘着长长的尾巴的东西。我求助于父亲。父亲也不会扎,但他却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跟别人家的一样,可以在草地上拉着自己做的风筝尽情地奔跑、自豪地欢笑,所以就一口应承下来。为了兑现对我的承诺,他不是一下班就跑到邻居家看样子、画样子,就是拿着竹子、木板、浆糊、剪刀东拼拼、西搭搭。
风筝终于做好了,跟邻居家的一模一样!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准备拿着出去放,却发现我太矮,力气太小,不是拿出去放,而是“抬”出去放了!父亲哈哈大笑:“我怎么那么呆,应该考虑到你是女孩子,按比例缩小才对!”说着,自己拿起风筝,带我走出户外,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只见他跑动着,一只手松开风筝,一只手赶紧地放线。风筝打着趔趄往上蹿了蹿,好像力气不足似的,又打着旋儿栽了下来。再放再栽。如此几个循环后,终于飞了,但却飞不高,没有邻居家的那么帅气,那么让人羡慕。我边跑边喊着“爸爸加油啊”,巴掌都拍红了,风筝还是不争气地“低空飞翔”着。
父亲终于泄了气,说着“身子可能太重了”“今天风不给力”收了线。我不甘心,父亲说:“明天陪你放!”第二天,父亲去单位加班了。第三天,父亲回到家就疲惫地睡着了。第四天……那只风筝终究没有再被拿出来。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五年了,那只最终没有飞高飞远的风筝也早就不知去向。然而我的心中却永远飞翔着一只风筝,那是割不断的亲情,那是无穷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