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大学与武进国家高新区、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共同签署《常州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入驻中以常州创新园协议》,今后将借助中以创新产业园的平台,老师双向流动、共享资源、共建课程,协同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必须要走出‘象牙塔’,通过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深化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为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好高校智库优势。”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说。
通讯员 刘博 包海霞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陆文杰
联建研究院所,助推区域脱贫攻坚
坐落在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区——湖北利川市武陵山区腹地的利川市常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由常州大学、江苏双创人才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锦丰食品集团和利川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
“我们通过建立新型的产学研模式,将高校科研优势与区域产业优势无缝对接。目前已开发出‘莼菜面膜’‘黄连花露水’等明星产品,既提升当地农产品产业附加值,更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常州大学药学院徐德锋教授说。
目前,常州大学已在湖北利川、四川犍为、贵州黔南等中西部重点脱贫攻坚区,建立了一批研究院所,成立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
依托优势学科,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污泥的排放处理对于石化企业来说,一直是一个大的生产难题,大量排放的污泥残渣不仅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排污成本。”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说。
如今,在大庆石化、金陵石化、扬子石化等大型石化公司中,由常州大学机械学院的刘雪东教授团队研发的含油化工污泥干化热解一体化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依托优势学科,赋能行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常州大学着力推动行业协会合作、拓宽地方行业服务渠道,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组织相关重点学院和科研团队,赴中石化下属企业开展项目交流对接。
尤其对于以刘雪东教授团队为代表的标志性大项目,学校产学研处不断加强相关项目承担能力建设,建立了与中石化下属企业长效合作机制,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和成功率,以及服务经济社会能力。